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探讨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中职学校教学模式

探讨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中职学校教学模式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0-18 07:48:59 点击:

探讨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

探讨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应从实际 出发,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职业 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综合素 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程 测试评估四个方面,在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会计学教学现状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会计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 了探讨。

一、财务会计学教学现状 自职业中学兴办以来,《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 核心课程,笔者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 到,上好该课程并非易事,而在目前,我国职校财务会计教 学模式以初级财务会计和其他会计为主要课程体系,从教材 上看,初级财务会计着重对会计循环、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 各章节之间互相孤立,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教材 编写侧重规则条文和制度讲解。从教学观念上看,普遍存在 着“重规则轻原则,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的 现象,迫于各种考试和就业压力,教师以教会具体的操作技 能和规则制度为己任,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 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从教学方式上看,教 学形式陈旧,讲课依照是呆板的教学模式,各类考试也均侧 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在这种从教材到考试均侧重规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 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日益 发展的职业要求。

二、教育理念的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不断 深化。最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则从20世纪末开始引发了教 育的大变革,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 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将智能定义为:在个人所属的文化和社会中提供能解决实 际问题的方法和创造产品的能力,并将智能归纳为九种。加 德纳教授认为,个体的智能状况是不同类别的智能因素组合 的结果,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为智能类别的组合差异和强势 类别的表现差异,因而单个个体往往能突出各异的一两种智 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往往不在于高 低的差别,而一般在于其特长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不能以 单一的模式来评判个性化的智能状况。

适当教育方式的要义在于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挖掘、提升 个体的智能,彰显强势智能,提高弱势智能,使被教育者的 智能发挥至最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蕴含着多元化和个性化 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正在 实施的素质教育与该理论的内涵充分吻合,在注重学生多方 面素质均衡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体的强势智能类别,使 其在未来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然而,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方面,我们却很少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基于我国高校 财务会计教学思想比较混乱的现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理 论基石来构建我国的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

三、普通职业学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设想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财务会计学教学蕴含着多维的智能发展契机。财务会计 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会计教学,使学习者掌握会计专业 知识,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培养其在专业学科领域 中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目标不但符合多元 智能理论的要求,有利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满足学习者的 多维智能发展需求,而且提升了弱项智能、强化了优势智能, 促进学习者智能的综合提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是实现多 样化教学方式的前提。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 为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多样化的教学工具 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诱导其无意注意, 培养其有意注意,而且往往意味着多渠道的信息源,符合会 计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频率高、技术运用关联度广的特征,能 够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容易产生更为直 接的正向学习迁移。

(2)课堂教学的互动化。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不 同的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在经过精心设置的教学环境中, 学习者不但可以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学习 经验,而且根据Vroom的期望和价值理论,可以在各种互动 合作教学活动中,明确并修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在这一教学氛围下,更易于会计专业逻辑思维智能的综合提 高。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材选择的首要标准应满足学习 者智能发展的需求。高等院校的生源各不相同,智能层次和 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起点较低的班级,如果盲目地追求 使用难度较大的教材,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应紧密结合 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将会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测试评估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测试主要以笔试为主,有的辅以一定的平时 作业和课程论文,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解题能 力,存在智能评估范围狭窄的缺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必然 要体现在课程测试当中,因此测试评估的多元化成为必然的 选择。众多的财务会计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缺陷或客观条件 的限制,在课程测试中往往简单地以笔试的方式来对 学生 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这种方式显然淡化了会计教学综合 智能的培养特色,忽视了对学习者综合智 能发展状况的检 测,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取向简单化,从而抑制了有着不同 智能发展特点的学习者的学习 需求。一部分具有个性化需 求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严重损害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理顺关系,综合练习,突出重点 企业经济活动内容的复杂性带来课程内容的零散性,各 自相互独立。学生反映,一章一个特点,一章一种处理方法, 既无规律可寻,也无重点可抓,很容易混淆,每到期中考试, 学生感到压力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 基础上,笔者采取归纳、比较、突出重点的讲解办法,使学 生明确各章中的主要内容及派生内容。

成本核算以后的各章(包括成本核算),是在前几章核算 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进行有关因素的核算。这些章节不仅与 前面几章内容衔接、交错,同时还有本章的新内容。例如:
财务成果是讲利润的形式与利润分配的核算,而重点及难点 是要讲明“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核 算的内容。然后用T字型账户再展开,展开的结果包括了整 个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主要内容, 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章之间的关系,从而对零散的会计 业务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每门课程分章节教学是各自孤立的,而财务会计课程以 编制出会计报表来标志会计核算过程的结束和综合信息的 产生。所以在分章节授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后,以贯穿该课 程全部内容的综合练习作为课程结束的终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使学生能够了解该课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而且可以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测试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教育 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 (3):55-6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