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总结 > 对青年与社区关系的基本评估及对社区青年工作的若干思考_

对青年与社区关系的基本评估及对社区青年工作的若干思考_

来源:办公室总结 时间:2020-01-18 07:51:23 点击:
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表明,社区是现代社会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意义的社会基本单位,也是一定地域内居民和青年生活的共同体。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综合、多元的活动空间,并以其地域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吸纳和整合了各个层面的社会资源。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区建设地位日益突出,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社区越来越成为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越来越成为共青团整合社会资源、推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了掌握青少年在社区的生存发展状况,探索新时期社区团建的新思路,以及团组织如何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问题,2000年8-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共同组织实施了题为“当代中国青年与社区建设”的调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地区分类标准,本次调研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进行,共覆盖了10个城市的50个社区。本次调查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审核分析后,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组形成了我们对当前青年与社区关系的基本评估,同时,我提出对社区青年工作的若干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对青年与社区关系的基本评估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社区青年的结构有所改变;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明显上升,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强烈,但对社区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

第一,社区青年结构有所改变,收入有所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调查表明,社区青年的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与80年代相比,生活、工作在同一社区的青年有所增加,这与近年来从业于个体和私营企业的青年、进城务工青年不断增加有直接关系。同时社区内无业人员也有所增加,这与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及待业青年增多有直接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青年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社区青年的整体素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大学本科学历和大学专科学历的共达37.8。还有47.8的青年具有高中学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仅为14.4。可以看出,我国社区青年的整体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调查发现社区常住青年的整体职业状况较为稳定,令人满意。同时也有近四分之一的社区青年,是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工、城市待业青年和其他青年。这一部分青年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青年的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上的占65.2,这表明多数社区青年的月收入是比较稳定的,经济上是比较充裕的。调查还表明,1998年以来,社区青年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占51.0,基本没变的占35.6,有所降低的占13.4。

第二,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日益提高,希望得到多方面的社区服务,支持并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但对社区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

1、青年的生活、学习、娱乐、休闲等日益依赖社区。当前,青年对社区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强。多数青年认为,自身成长发展与社区的状况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调查结果显示,有48.7的青年表示,个人的生活、学习、休闲等方面受社区的影响日益增强。青年表示与社区联系最为紧密的是依次是生活方面、工作方面、安全方面、学习方面。青年对近年来的社区改革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80.9的青年表示近年来自己所在的社区“进步很大”和“有所进步”,调研表明,近年来的社区改革充分考虑到了青年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并在改革措施中有所体现,青年真切感受到了社区改革所带来的生活与服务方面的改善。

2、青年希望得到社区多方面的服务,热心社区公益事业。青年在成长发展中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社区服务应当考虑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青年的多种需求。调查发现,87.1的青年希望通过社区获得更多的生活、学习、娱乐、就业、交往等方面的服务。他们认为,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经常性。数据显示,青年在社区中最需要的服务依次是社区青少年文化服务(32.1),社区安全服务(26.6),社区青年教育服务(17.2),社区家政服务(16.8)。发展社区服务是建立现代化城市的客观要求,是以人为中心。

青年是否支持并热心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是衡量青年对社区建设取向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调查中,有90.5的青年明确支持所在社区的公益活动,52.7的青年曾亲自参加过所在社区的公益活动,42.7的青年表示在方便的时候“肯定会”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89.2的青年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53.3的青年曾经为所在社区或其他社区提供过服务。

3、青少年文化生活设施普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广大青少年的需求。社区作为青少年生活、成长的基本单位,其文化生活氛围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发现,只有不到六成(54.8)的青年认为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能

够满足需求;表示完全能满足需要的仅占8.3。青年对优化社区文化生活氛围热情很高,有84.5的青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

4、青年在社区生活具有安全感,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有所改善。调查结果显示,有80.6的青年在社区生活具有安全感,有63.5的青年认为,与前几年相比,所在社区青少年权益保护状况有所改善。对于维权工作的责任主体和机构,有29.7的青年认为首先是共青团组织,其次是政府管理部门(27.6)、司法机关(26.1)和相关社会团体(10.5)。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他人或社会组织的侵害时,青年找到的处理单位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29.9),其次是司法机构(28.8),排在第3位的是社区相关机构(17.9),找共青团组织的比例排在第7位。在家庭生活、学习工作、择业就业等过程中遇到困难时,39.5的青年表示首先通过社区的相关机构进行解决。

第三,青年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强烈,作用显著;但青年的参与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参与机制尚需完善。

1、青年是推动社区建设最活跃的力量。青年作为一个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在社区建设与整合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社区的影响,也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社区的服务。在社区建设中,青年也在以自身的优势积极影响着社区,并以极大的热情为社区服务。在本次调查中,有90.3的青年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所在社区的建设,并尽自己所能为社区建设出力献策。尽管真正参与过社区建设与发展有关决策的青年只有28.7,但仍有85.4的青年表示愿意参与所在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有关决策;76.1的青年认为所在社区的各项建设非常或比较公开、透明。充分调动青年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对于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和提高社区建设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2、青年是推动社区事业发展的突击力量。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日益增强,当社区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青年的时候,他们就会发挥突击队的作用。在调查中,当问及“您对青年在社区改革和建设中的作用持何评价”时,近八成的社区居民中认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青年对自身作用的评价看,有85.6的青年认为自身在社区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建设应强调社区成员的主导作用,只有广大社区成员特别是青年的积极参与和自治,才能培养起居民普遍的社区意识,社区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3、青年是社区服务的中坚力量。青年人体力充沛,观念较新,加上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使得青年在社区服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青年在社区服务中具有哪些主要优势”时,青年人具有的创新优势(64.7)选中率最高,其他优势依次为:观念优势(52.4),年龄优势(51.2),智力优势(49.9),科技优势(35.2)。同样的评价也在社区居民问卷中得到认同。这表明,充分发挥青年的优势,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必将会大大促进社区“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

4、青年与社区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机制。社区互动交流机制是联结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机构的桥梁和纽带。调查结果显示,有65.0的青年认为,社区管理者和管理机构重视与居民的沟通,认为社区管理者和管理机构重视社区居民合理意愿与要求的比例为65.7;但只有36.7的青年表示,所在社区建有社区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机制。社区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积极参与,这是实现社区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缺乏与社区管理机构有效的交流互动机制,势必使青年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也难以实现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真正自治与管理。

二、对社区青年工作的若干思考

第一,社区为共青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共青团参与社区建设高举要服务的旗帜。

近年来,我国城市正在逐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城市管理职能和工作重心下移,社区建设也成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共青团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崭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青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社区建设中共青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但是,共青团要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赢得跨世纪的新发展,也必须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各地的经验表明,共青团参与社区建设,主要是通过为社区居民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来实现的。生活和居住在同一社区内的居民和青少年,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共青团组织就是要通过“服务”这面旗帜,把社区内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吸引在一起,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建设。近年来,共青团组织以服务社区为中心,在社区广泛开展了创建青少年文明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手拉手”、下岗青工再就业、青少年维权岗等多种活动,积极参与和推动社区建设,收到了初步成效。调查数据表明,在共青团组织提供的各种社区服务中,青年最满意的服务是:安全服务(16.6)、青年志愿服务(14.9)、青少年文化服务(14.5)。青少年最需要的服务是:青少年文化服务(32.1)、安全服务(26.6)、青少年文明号优质服务(17.2)。虽然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还是较快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此,绝大多数青少年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但是,也要看到共青团参与社区建设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远未能适应我国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后,共青团应当围绕社区建设中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把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围绕青少年文化需求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势头强劲;但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进一步千方百计挖掘社区文化培育的功能。

在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一个重要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在居民和青少年最需要的服务中,列在第1位的是社区青少年文化服务;在居民和青少年最感兴趣的活动中,列在第1位的也是社区文化和娱乐活动。这些表明,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在社区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形成适应大众需求、为居民和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在这方面,共青团组织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各地团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积极开展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如“大家乐”等,受到了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欢迎,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落后短缺的文化设施之间的矛盾。事实表明,这一矛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场所和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的利用率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是培养社区居民和青少年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和硬件保障,应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

在社区文化建设这个课题中,我认为理论界们要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千方百计挖掘社区文化培育的功能,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重构社区主义道德体系;从理论层子面上看,必须通过渗透大文化教育的概念,建立和完善包括社区公德、社区家庭伦理美德和社区职业道德在内的新型社区思想道德体系;从实践层面看,必须通过社区文化的培育,激发居民的公共需求,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场所众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适应青少年需求的技能培训是社区青年工作的重点之一,需加以规范和提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但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在社区青少年多元化的需求中,青少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十分突出。调查显示,社区青少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十分旺盛,愿望十分强烈。以青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主导,因地制宜地广泛开展青少年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一个最佳切入点。近年来,各地团组织针对社区中的不同青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适应了不同层次社区青年的需要。但是,在社区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培训中,也存在着组织不够严密,片面追求数量,忽视培训质量和社会效益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规范和指导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社区青年十分青睐高新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如“计算机软件操作”、“互联网知识”、“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法律知识”、外语知识、汽车驾驶、烹饪知识和股票知识等可以看出,社区青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过去相比,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更加突出。

第四,社区青少年对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但共青团维权工作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力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中青少年最希望共青团组织来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9.7),其次是政府主管部门(27.6)和司法机关(26.9)。社区青少年对共青团组织的维权工作,从总体上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是基本满意的。但是也必须看到,社区内青少年群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外来和流动的青少年数量较多,经常处在变动之中,这势必给共青团的维权工作增加难度。在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还有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是一方面青少年非常希望团组织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他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优先考虑的是找政府主管部门(29.9)、司法机构(28.8)、相关社区机构(17.9)、本单位领导(6.9)和消费者协会(5.7)来解决和处理,其次才考虑找共青团组织出面调解(3.1)。这种现象反映了在社区青少年和共青团组织之间,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团组织的职能决定其必须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团组织又缺少必要的权力和手段去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处在一种两难境地。这就要求团组织今后要更好地开发、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外部环境,以更好地履行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

第五,社区建团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呈现出小型、多样、协作的发展趋势;但仍要进一步拓展空间,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扩大覆盖面。

社区实行的是高度开放自治的管理制度,与过去的“单位制”存在巨大的区别。同时,市场经济又带来了青年流向与分布的巨大变化,新兴青年群体大量流入和混居在社区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社区,但又游离在社区团组织的传统组织架构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在社区的组织建设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传统的组织设置形式已不适应现实需要,出现了许多需要填补的新的领域和空间。本次调查数据表明,社区建团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存在着不少空白点,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接受调查的青年中,认为应该加强团组织在社区工作力度的占84.3,这在相当程度上反应出社区青年的内在要求和迫切愿望。

在社区建团问题上,各地团组织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如上海市和沈阳市的团组织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团支部,在社区建立了团委(团总支),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团工委,形成了三级组织网络,把流动团员也尽可能地吸纳进来,强化了团组织对社区各个青年群体的管理和指导。深圳市和青岛市的团组织则十分注意在社区团组织和驻区团组织之间牵线搭桥,形成共建关系。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展团组织的外围关系,如各种兴趣组织和民间团体,努力整合和开发社会资源,延长了团组织在社区内的工作手臂,形成了“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事务共管,文明共创”的工作格局。根据调查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今后在大力推进社区建团的同时,也不放松单位建团,在社区团员管理方面,试行团员双重团籍的管理制度,驻区单位的团员既接受本单位团组织的领导,又接受社区团组织的指导,双向履行团员义务,加强团员的属地化管理。同时,积极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共青团社会化运作机制,增强社区团组织的自转力,通过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来解决经费、团干部来源和活动阵地等问题,保持内在活力,实现滚动式发展,开创社区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