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销售计划 >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溶液聚合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溶液聚合特点及影响因素

来源:销售计划 时间:2019-10-08 07:49:48 点击: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未来。笔者研究发 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显著的年龄特 征和明显的矛盾心理等特点,出现这些心理特点除了与高校 青年教师职业特征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外,还受高 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举措影响,把握这些特点及因素将有益于 优化环境,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6)08-0197-02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师 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普通 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因此,高 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未 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未来。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 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 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 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更好 地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健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预 警、干预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1]。明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深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将为 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 (一)时代特征突出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价值观呈 现多元化,不同文化、思想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交融、 交锋、博弈,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较高,他们是高校毕业 生中的优秀者,这一群体身上明显投射着时代的气息。在价 值观上,在互联网时代,对事物进行认识和判断时,他们能 从更加立体、包容和开放的视角去观察、解决和理解社会, 价值体系也更加多元、开放和自由。在视野感知上,随着国 家之间地域壁垒和体制束缚逐渐破除,来自不同国度、种族、 文化的青年群体之间差异正在缩小甚至逐渐消失,他们有更 多机会出国学习、旅游,中国的日趋强大让他们充满自豪感, 开阔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具有国际化的心态,他们更愿意用 平等、自信的眼光看待社会。在综合素质上,高校青年教师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研究能 力、开放的意识和变革愿望,他们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 知识和新技术,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自尊 心和独立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事业心、进取心,对教育和研究事业满怀憧憬。当然, 身处社会和高等教育发生巨变的时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便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常常争取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的机会,还需要申请主持或参与课题项目研究,在工作上希 望独当一面起骨干作用,取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信任, 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这让他们的成长过程艰难并且压力 重重。

(二)年龄特征显著 不同于中老年教师群体,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明显的 年龄特征。首先,身处心理和角色转变时期。高校青年教师 一般来自大学校园,心理尚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 全建立,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都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 变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他们还要完成从学生到老师、从单 身到伴侣以及从子女到父母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其次,在认 知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在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方面具有天然优 势,更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速变迁,引发“信息反哺”现象, 但他们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尚不完备,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带 有理想色彩;
理论知识丰富但工作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时 常脱节;
感知敏锐,积极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感性思想 较强。在情感意志方面,他们富有激情,兴趣爱好广泛,心 怀梦想,但情绪容易波动和偏激;
具有较强的个性,个性张扬,彰显自我,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感受和情趣, 关注与切实利益相关的事务;
道德责任和是非观念强,敢于 担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富于进取心和好胜心,但信 念不够稳定,对困难和挫折认识不足,缺乏坚强的意志和自 控能力。

(三)矛盾心理明显 在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时期,高校青年教师面 临着适应和发展的挑战,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失衡与心理矛 盾有所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心理期望与当前 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心理期望与当前现实之差直接相关。

当前人们习惯于用收入的高低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高校青年教师是新一代高级知识分子,一路从学校走来,他 们往往是学生群体的佼佼者,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具有强 烈的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对教育事业抱有满腔热情,但入 职后面临人事管理、工资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制度改革,教 学、研究任务重、压力大但获得的物质利益比预期低,工作、 学习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这种反差让他们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受到伤害,甚至造成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其次 是社会责任感与政治淡漠态度之间的矛盾。高校青年教师理 想远大,富有正义感、同情心和责任感,他们往往以社会、 国家、民族、学校活动参与者的姿态活跃在高校校园里,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乐于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 学、文化各个领域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他们对 各级部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深表不 屑,认为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与工作相关,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是虚的,表现出政治冷漠的现象。同时存在思维敏锐 与情绪偏激之间的矛盾。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才思敏捷,信息 更新能力强,观念转变快,能够突破固定思维创新求异,但 对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期一些问题时常却缺乏深入思考,观 点过于偏激、绝对化、片面化、主观化,不能从多个视角、 多个层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在这种偏激的情绪和极端 主义思想控制下丧失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把握,因此要注意 将知与行统一起来,用情与理唤醒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共识, 并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学生。

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影响因素 (一)凸显的创新性要求 高校主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 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首先,高校教师要完成教学过程的 创新,在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共性和施教对象特性的基 础上,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探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合理性、实践性和前瞻性,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实现教育目的,实施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种理解、探究、 选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师创新的过程;
同时,教师还要结 合日常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 业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其次,高校教师还承担着科学研 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工作,他们不仅要结合高等教育发 展情况开展专业与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校企合作、实践 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还要承担国家或企事业单位的 课题和研究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从而为促进科 学技术创新及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二)职业的内隐性因素 高校教师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面向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的目标,使他们逐渐成熟思想、积累知 识、丰富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 转变,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高校教师 的劳动体现,也是高校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教师劳 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在他们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逐渐 体现出来的,并可以长期发挥作用,而且这种持久性变化是 可以伴随学生终身的,因此教师劳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 难以量化评估,教师劳动效果的产生是滞后的、延时的、内 隐的,这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幕后服务者的境地,因此 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高校大变革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 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逐步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 求更加紧迫。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 各高校在校生人数猛增,全国1998高考录取人数为108万人, 总体录取率34%,到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 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总体录取率首次突破 50%,此后,高校招生数逐年增加,2014年录取人数698万, 总体录取率达到74%,生师比由1998年的9.81:1提高到2014 年的17.68:1,师资力量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速,师 资力量出现严重缺乏,高校教师工作量倍增,教学压力随之 增加[2]。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改革的难度和深度空前增大,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更是牵动了 每位高校教师是神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及1999年,教育部发布《关 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大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高 校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打破“铁饭碗”和平均 主义“大锅饭”,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 破除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在严格定编、定岗、 定职责的基础上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方 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推行评估结果与待遇落实挂钩的做法[3]。在全员聘任、竞聘上岗、评聘分离、 末位淘汰、不升即离等政策环境下,高校教师在承担日常岗 位职责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忙于进修、评职、晋升、挂职 实践,不仅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失业的风险,凡此 种种导致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倍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 所从事职业的特征与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受 到高校当前实施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高校扩招后日益 增加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任务 等因素影响,基于此,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应结合青年教师 的心理特点,兴利除弊,进一步优化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的制度环境,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发 挥特长搭建平台,增强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 意见 [EB/OL]. [2016-03-21].http://www.moe.edu.cn/. [2]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 [EB/OL].[2016-03-22].http://www.moe.gov.cn.. [3]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 若干意见[EB/OL].[2016-03-22].http:
//www.moe.gov.cn/.学理论·下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