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教学 > [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 体系和机制有什么不同

[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 体系和机制有什么不同

来源:教学 时间:2019-11-12 08:43:39 点击:

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

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 随着校园暴力的不断出现和升级,其普遍性与危害性越来越显著,此现象 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共同话题。校园暴力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也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笔者以大学校园暴力为研 究重点,综合国内外校园暴力预防的研究成果,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高校预防校 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

一、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从西方国家应对校园暴力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来看,处处体现了可操作性 原则。例如,美国制定了—系列较为完善的安全计划来保障校园安全,这些计划 包含了上至教育部,下至学校的全套内容。《保护我们的孩子:行动指南》 (SafeguardingOurChildren:AnActionGuide,2000)为学校制定和完善本校园的安 全计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 服务。

(二)全方位强化原则 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要体现在全员、全面、全过程。在此教 育中,力求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高校部分管理人员的参与。要加强对全体教职 工和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度和应对校园暴力的方式方法,将 此部分内容纳入全校安全教育机制中,完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和体系,从而营造 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持续开展,要始终贯穿于 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且应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动态开放原则 应对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的各构成部分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由于 各构成部分作用的关系,使高校的安全教育机制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中。因 此,机制需要不断创新以顺应时代要求。学校在先前的公共安全保卫工作中形成 的“铁桶式”办法,确实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作用。但在新形 势下,学校公共安全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些新问题就要解放思想, 求新求变,努力将安全教育机制由“静态式”转为“动态式”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H因此,应对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也应把握动态开放的原则。

二、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 (一)校园安全预警机制 1.引入风险评估,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校园暴力事件 发生之前无任何征兆,了解和掌握这些征兆可以预防校园暴力,从而降低校园暴 力发生的概率。学校还可以通过对那些有暴力倾向或暴力特质的学生给予行为或 情感上的帮助来降低校园暴力事件。2002年美国教育部提出学校可以引入风险评 估体系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降低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事实证明,风险评估 (ThreatAssessment)作为一种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新方法,它可以大大降低校园暴 力的发生率。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此方法预防校园暴力:
(1)学生的暴力行为是可预测的。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 想动态,构建信息报送机制;
家庭、班级、同辈群体、特殊事件等因素是可能导 致暴力行为产生的因素,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2)收集证据的来源应该多样化、合理化。学校可以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 进行积极关注以加强监督与引导,但对这些学生的怀疑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否则 对该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如学院班级、学生 工作、保卫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多渠道多方面收集证据和提出 处理意见。

(3)风险评估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学生会有暴力行为和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可以采用什么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和解除风险。

2.重视对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和管理者技能 学校的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因缺乏对校园暴力行为及危害的正确认识,常常 容易导致低估校园暴力的发生和造成严重后果的程度。因此,学校需要采取相应 的措施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者对校园暴力行为及危害的认识,教会相关人员 早期预警和干预技术。

(1)在学校应大力宣传“安全教育,人人有责”的理念,强调学校所有人员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并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议宣讲、 自主研修等形式,对学校领导、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 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相关培训,使学校全体人员明确 暴力行为的范围;
了解校园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
认识到校园暴力存在的普遍性 和严重性。

(2)辅导员、班主任需要了解观察学生的言行得失,重点关注过往有攻击 性行为或言语的学生,了解这类学生以往攻击行为的出现情形。如这类学生对上 学容易产生焦虑;
身体常常有莫名伤痕;
情绪容易不稳定等情况,教师如能及早 发现苗头,及早关心关爱学生,平复学生的焦躁情绪和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方式 处理问题,其实是可以很好地逼止这类学生暴力行为的产生。

(3)教师可以在平时注重引导学生用理性、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研究发现,不良生活方式与校园暴力有显著相关。119教师需要教导学 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偏差行为和改正不良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暴力行 为的表现及其危害,明白暴力冲突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4)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留意学生夜不归宿、旷课、缺课情况。研 究发现,那些喜欢旷、缺课和晚归、漏宿的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可能性比普通学 生更高。因此,教师需从缺席学生的行踪、学生是否有暴力前科和最近暴力违规 事件的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沟通,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

(二)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1.制定有效的校园暴力预防制度,营造安全氛围 借鉴美国学校安全防暴管理经验,学校应有相应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系统的 暴力防治的教育与辅导工作,并制定全套的校园暴力预防处理制度,从早期预警、 综合治理和程序化处理三方面出发,对校园暴力进行专门防治:
(1)在未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之前,学校需建立校园暴力预警、综合治理机 制。做好日常观察和了解学生工作;
对容易引发校园暴力的较严重区域进行巡 查;
提供并告知全体师生在紧急状况或被暴力威胁时的求助途径,使学校能够快 速处理暴力。

(2)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时,暴力处理系统应立即启动。学校相关部门需 快速采取行动,妥善地处理暴力事件。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掌控和及时处理,必要时需要请求支援以确保危机的消除。

(3)在暴力事件发生之后,善后处理系统立即启动。善后处理系统主要应 围绕恢复校园秩序、安抚师生心理和吸取经验教训等方面。事件快速处理结束期, 学校应该对该事件作出详细说明,并通过曰常教育与训练告知全校师生学校在该 事件中的暴力处理程序,增强全校师生对学校安全管理的信心。

2.进行文化防控,加强大众媒体的教育功能 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暴力信息和游戏对大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思想观念会带 来巨大影响,导致许多学生产生暴力倾向,甚至认同了暴力文化。研究表明,文 化防控是对暴力行为进行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亲和力 强的特点。

(1)学校应大力倡导主流文化,使社会所提倡的评价标准和社会准则深入 人心,从而减少暴力冲突。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生养性、礼仪道德、待人 接物等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主流文化和非 主流文化的利弊。

(2)高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文化氛围,使暴力文化的消极影响 控制在最低限度。例如,高校网络控制中心对暴力信息进行等级划分和屏蔽调控。

鼓励学生举报暴力文化宣传网站,让大学生认识到暴力文化对人的身心伤害。

(3)呼吁大众传媒对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和采取传播方式的选择需慎之又 慎,共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校园安全教学活动机制 1.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又称品德教育或品质教育,是给学生明确地、直接地教授一套价 值和美德(valueandvir-tues),以形成学生良好品格的教育形态,其目的是塑造一 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在方法上强调榜样示范、明确区分正误、阅读文献、 说服教育等方法的运用。H28美国是较早针对青少年进行的品格教育的国家,通 过目的品格教育以减少校园中出现的少女怀孕、青少年吸毒、校园暴力等行为, 大量研究显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829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 育,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缺憾,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更是不为大学生所关注和运用,从而引发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更甚至许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行为 或言语伤害了别人,也有些学生不清楚自己正遭受着校园暴力的侵扰。因此,高 校的品德教育中,可以将校园暴力事件的类型、行为表现、易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等内容纳入其中,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对校园暴力表现的认识度。将信赖、尊重、 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等内容纳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内在修为,增强学生悦纳 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客观地看待自己 和周围事物,并有强烈的公德心去服务社会等内容,可以丰富高校品德教育内容 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从而降低乃至消除校园暴力的发生。

2.冲突教育 冲突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建设性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冲突 问题。美国为预防校园暴力在中小学推行详细的冲突教育,结果显示,接受过冲 突教育的中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商量”来降低冲突水平或解决冲突,愿意帮助同 伴化解冲突,而且嘲笑同伴、绰号侮辱同伴等行为明显减少。目前在英国、美国、 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普及推广的针对校园暴力干预的情感认知计划(SEAL、 PATHSSecondStep:AViolencePreventionCurriculum),跟踪显示这些计划明显提高 了学生社交和情感认知的技巧。学生发生暴力行为的频率减少了32%,学生展现 自我控制的频率增加36%。因此,我国也可以在高校推行冲突教育,通过对冲突 观教育、冲突解决策略教育、情感认知教育等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冲突及 其影响,形成关于冲突的正确的观念和看法,教会学生如何采用策略处理冲突发 生,并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来合理整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消除或 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3.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和思辨能力,把消极、被动 使用媒体的观念和行为转变为自主、自觉的观念和行为;
鼓励学生接近并合理使 用媒介,并积极参与信息的加工和传播,培养有社会理想的公民。08有研究显示, 媒介对个体的需要、信念、价值观、智力、技能、理性和情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9]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公众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受大众文化潜移默 化影响和改变,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原本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更加复杂, BBS、博客、播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网络购物等深 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消费观念 等,许多因受媒介不良影响产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在许多媒体频频曝光。因此, 高校非常有必要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来降低和消除因不良媒介产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以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媒体和辨认媒体信息。英国莱 恩•马斯特曼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18条原则和实施建议,他认为媒介教育是一 种终身教育。8目前,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 课程内。

4.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是培养个体采取适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1016国际酒精研究中心(ICAP)对南非和伯兹瓦纳的 中小学生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经过4年(1996-1999)的追踪研究发现,与之前相 比,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师 生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而恃强凌弱、辱骂他人以及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明显减 少。ua17生活技能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能够较好 地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覃思运用生活技能教育对苗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行为进行干预,结果显示 干预效果显著。M张素(2009)认为生活技能教育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心理健 康教育方式和学校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1042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 生活技能教育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理解他人、有效交流、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决策、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并将“体 验式”观念渗透在整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大学生操作技能和问题情境处理的 能力。

作者:曾建国1,2 秦秀清1(1.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2.赣南师范学院新闻 与传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