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_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之研究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_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之研究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0-23 08:00:38 点击: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之研究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之研究 文言文教学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却处在一 个上不去、下不来,既有希望、又很失望的尴尬局面。本文 就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简要阐述自己个人的一些认识。

摘 要:
文言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引 言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后人想要很好地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就得学 习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文言文知识就是一把打开中国古代 优秀文化遗产的钥匙。

二、文言文教学之现状 文言文教学,时至今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要从清末 语文设科以来算起),为了如何教好、学好文言文,几代学 人、师者对文言文教学教法都曾努力寻求其良方,但结果并 没有多大起色,给人一种“渐行渐远”之感。从事语文教学 工作的一线教师也是伤透了脑筋。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产 出已成事实,文言文教学不尽人意,难怪著名的语文教育学 家钱梦龙老先生也曾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 的一个‘死角’,相对于现代文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 确实已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 与新课改不同步,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症状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学实践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二是不少语文教师不能或不愿深入进行文言 文教改领域的研究性工作,安于现状,缺乏系统的、规律性 的文言知识贮备;
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失落,学 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主体参与性不够,费时愈多而收效甚 微。文言文教改一度出现或过分强调文言文的工具性特点, 或过分强调其人文性的特点,使得文言文教学改革陷入一种 越改越乱的乱象局面,从而导致近些年来高考中学生文言文 阅读能力的普遍下降。

三、文言文教改之对策 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言文教改势在必行,有必 要进行全面、深层的分析研究,以做出应对之策略。

第一、要认清文言文的本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文言文首先是文言,是与现代社会存有时代隔膜、且已 不为当今人们写、说的一种历史书面语言。这就要求我们的 语文老师,必须自己首先要“钟情于文言文”,把“文言现 象”的落实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石。不管教材如何变、制度如 何改,我们对文言教学都应有自己的价值认识;
其次要处理 好“四种关系”。一是文本、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本与教师之间、文本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文本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参与者、 组织者;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二是文言文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关系。依照新课标地理解:文言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 和谐统一的,让学生在自觉理解并积累一定文言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提 升人文素养的目的。三是文言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因课内时间有限,学习文言文还必须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来 作补充,便于将课内学过的文言知识及方法,相应地运用到 课外阅读的文言材料上,以增进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四是文 言文的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关系。既要肯定传统教法,也 要研究现代教法;
在教学实践中,既对过去优秀的传统教学 方法进行改造,又吸收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采用现 代技术手段,融古今优秀的科研成果、现代技术手段为一体, 改变已往老师以串讲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起一种和谐 民主、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观念。? 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教会学生能准确翻 译文言课文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应当纠正的一种错误 观念。再者,有人认为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在现实生活 中人们已不用说、也不用写,因此文言是一种死的语言,有 人竟提出取消文言文。其实,文言是现代白话文之源,没有 文言,也就没有现在的白话文;
现代汉语中大量的成语都是 以文言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它们使白话文更富有表现力;
现 代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语言交际,如果能适时地运用 一些文言,定会增色不少。

第三、走出文言文的教学误区。? 一、走出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的误区,不能重“言”轻“文”。不能把文言文教学简单理解为老师对文言字、词、 句做做解释,最后简单地串讲翻译一下,就算完事。其实, 疏通、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只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 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唯一终极目标。文言文教学也不是非要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作为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 自己一些学习、推理的空间。

二、走出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的误区。不能把文言文的 现行教学模式看作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学生只需按 照老师的讲解记忆就行了。这种“包办”式教法,只会将优 美典雅的文言文弄得支离破碎,把本该活泼的课堂气氛搞得 死气沉沉。? 第四、要讲究一些较为科学的方法。

我们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促使文言知识的类化。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文言文教学的一些 经验,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成分分析法。通过划分句子成分的方式,确定句 子的主、谓、宾、定、状、补,识别词的词性,最终解决词 类活用问题。因为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的,从语法角度看, 古今汉语有很大的继承性、一致性,比如,名词经常用作句 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 作定语、谓语和状语。下面主语用“ ”、谓语用“ ”、 宾语用“ ”、定语用“()”、状语用“〔〕”、补语用“〈 〉”来标记,例如:
郑伯‖克 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名词“郑伯”作句子的主语,动词“克”作句子的谓语, 名词“段”作句子的宾语,介宾短语“于鄢”作句子的补语。

同理,我们在学习词类活用现象时,就可通过这种成分 分析法,以确定其具体语境中词性词义的目的。比如:
①左右‖〔欲〕刃 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先生之)恩‖生 死而肉 骨也。(马中锡《中山狼 传》) ③〔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司马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史记· 项羽本纪》) 例①名词“刃”作句子的谓语,活用为动词;
例②名词 “肉”在句中作谓语,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③ 形容词“短”作句子的谓语,活用为动词;
例④名词“兄” 在句中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事”。很明显,只要能清 楚地划分句子成分,就能确定其词性、词义,准确把握、理 解该词活用的现象。

(二)成语系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对古汉语文字、 词汇、语法等的系联,使学生能轻松理解成语的含义与特点, 以此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成语是“人们长期 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1它由古代汉语词语凝炼而成,几乎囊括古代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 1.借助成语以掌握文言文中关于古文字方面的知识,例 如通假字、古今字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使用汉字时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去替代本字,是古书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脱胎于文言古 籍的成语,其中不乏大量的通假现象。例如:“好高骛远”:
“骛”通“务”,追求。“受益匪浅”:“匪”通“非”, 不。“被坚执锐”:“被”通“披”,穿、披上。“矢志不 渝”:“ 矢”通“誓”,发誓。

古今字是指在不同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一对或 一组字。其中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合称 古今字。古今字也是古书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例如:“一 暴十寒”:“暴”是“曝”的古字。“厉兵秣马”:“ 厉” 是“砺”的古字。“图穷匕见”:“见”是“现”的古字。

2.利用学生熟知的成语进行文言文的词汇教学,这样既 可以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又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文言文的词 汇意义。

首先,成语中文言实词的含义。比如:“接踵而至”(踵:
脚后跟);
“短兵相接”(兵:兵器);
“运斤成风”(斤:
斧头);
“乳臭未干”(臭xiù:气味);
“亡羊补牢”(亡:
丢失,牢:关牲口的栏圈);
“学而不厌”(厌:满足);

“登峰造极”(造:达到);
“揭竿而起”(揭:举,举起);

“不刊之论”(刊:删削,修改);
“不足为奇”(足:值得);
“左顾右盼”(顾:看,回头看)等等。

其次,成语中文言虚词的含义。例如:
于:青胜于蓝 (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与 世无争(跟,和);
以:以身作则(用)、以貌取人(凭)、 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 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显然,通过成语来掌握一些文言词汇,会带给学生一种 新的思路,对老师的教学也能起到“以逸待劳”的功效。

3.借助成语来分析文言词法和句法,以提高语文教师文 言语法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文言语法知识的理解。

文言词法:这主要是从成语中某个字词的词性角度着眼, 重在分析“词类活用”问题。例如:
①名词的活用:“衣冠禽兽”(衣冠:活用为动词,穿 衣戴帽);
“祸国殃民”(祸、殃:名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害);
“鱼肉百姓”(鱼肉: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看作鱼、看作肉);
“狼吞虎咽”(狼、虎:名词作状 语表比喻,像狼、像虎一样)。

②动词的活用:“道不拾遗”(遗:动词作名词,指遗 失的东西);
“一鸣惊人”(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震惊)、“沉鱼落雁”(沉、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沉下、降落)。

③形容词的活用:“劫富济贫”(富、贫:形容词作名词,指富人、穷人);
“敬而远之”(远:形容词作动词, 指远离);
“良药苦口”(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苦);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 耻)。

④数词的活用:“二三其德”(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 指不专一)。

文言句法:这主要是分析成语中用于表判断、被动、宾 语前置、省略等句法形式,以期跟文言文的相关句类联系起 来。

表判断的:“草木皆兵”(皆:都是);
“非亲非故” (非:不是);
“止戈为武”(为:是)。

表被动的:“金石为开”(为:被);
“贻笑大方”(笑:
被<大方之家>讥笑)。

表宾语前置的:“何去何从”:疑问代词“何”前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疑问代词“焉”前置;
“时不我 待”:否定形式中代词“我”前置;
“唯利是图”:“是” 是宾语“利”前置的标志。

表省略的:省略谓语动词的:一箭(中)双雕,人老(似) 珠黄,一字(值)千金;
省略代词宾语的:患难与(之)共, 不以(之)为然,以(之)观后效;
省略介词的:逐鹿(于) 中原,投(以)桃报(以)李;
省略连词的:有备(则)无 患,温故(而)知新,杀身(以)成仁;
省略助词“者”的:
作茧(者)自缚,玩物(者)丧志,后来(者)居上。因此,借助用于今而源于古的成语,可搭起今人学古语 的古今桥梁,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最终取 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语感训练法。因时代原因,人们学习掌握文言文 已很困难了。文言文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字词解释加句子的 串讲、翻译就算完事。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文言 文语感的培养与训练,如若坚持下去,学生即便对个别文言 词句的意义不很清楚,但也能够通过你长期积累下来的文言 语感,做出相应的判断、推理,最终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
1.加强形式多样的诵读。有“白文(即去掉标点符号 的原文)”的训读,有配音乐的朗读,有个人读,有集体读, 有分角色读等。坚持如此阅读,文言语感一定会慢慢获得。

四、结论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始终是困扰大家的一大 难题。老师和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个中原因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师生的主观因素,以及 其他众多不明因素。本文是笔者从多年的古汉语教学中,直 接或间接获取的一些文言文教学信息里所做的一个归纳、总 结与思考,谈不上是研究。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4期. [2]钱毅、朱佩琴.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邵 阳:邵阳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3]龙青然.借助成语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J].曲阜:现 代语文,2009年第1期. 唐剑锋:1970年4月19日生,男,汉族,湖南邵阳人, 讲师了职称,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及方言。

--------------- --------------------------------------------------- --------- --------------- --------------------------------------------------- ---------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