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理计划 >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挽回中的逆反心理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挽回中的逆反心理

来源:护理计划 时间:2019-11-20 08:24:40 点击: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内容提要 宣传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和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态度的活动, 逆反心理现象直接影响宣传效果。逆反心理是宣传对象对外来的威胁自己态度体 系的宣传内容的抵制,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自我防御,它的外在效应是多层次 的、复杂的,它产生的内在机制在于宣传对象原有态度体系与宣传内容的关系, 但宣传者的素质和能力、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也可诱发逆反心理。

最近一个时期来,“逆反心理”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无论是报章杂志,还 是广播电视,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名词所使用的频率,都呈现出日渐 密集的趋势。然而,对于“逆反心理”的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只试图分析作为宣传过程一个环节的逆反心理。全文分五个部分:一、宣传 ·宣传对象·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的五种效应;
三、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
四、 外部环境和诱因;
五、对宣传者的建议。

一、宣传·宣传对象·逆反心理 宣传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 行为的活动。宣传是否成功,它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宣传内容在多大程度上、 在多广泛围内,赢得了宣传对象的共鸣,并为他们所接受。那么,宣传对象是否 无条件地接受宣传的内容,相信所宣传的观点呢?现实的宣传活动,对此作出了 否定的回答。在许多场合,报纸广播等宣传媒介所宣传的有些内容并不能为宣传 对象所接受,与此相反,它引起宣传对象的反感、抵制,这种反感和抵制还会随 着宣传内容的增加而益趋强烈,这种现象是我们不能不研究宣传对象及其接受心 理。

接受者就其接受宣传内容的心理倾向而言,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理智型接 受者和感情型接受者。理智型接受者在受外来宣传信息的刺激时,总要对信息内 容进行一番理智的分析,并以历史和现实与之相验证,有取有舍,存善去恶。感 情型接受者,又分为两种,一种顺应型,一种逆反型。顺应型接受者,在受到宣 传信息刺激时,不论信息内容的真假对错,不考虑自己的主观倾向与信息内容的 异同,总是不加思索地加以接受。这种接受者,又可称为盲从型接受者。逆反型 接受者则相反,只要是宣传内容和他已有的态度有较大的差距、或信息内容过量, 或宣传者没有权威性,那他们就会对这些宣传内容加以抵制。这种抵制有时是无意识、有时是有意识地进行的,在大多数场合,还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而越发加 强。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逆反型接受者在阅读报纸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 态,就是逆反心理现象。很显然,这种支配逆反型接受者抵制报纸宣传的心理现 象的定义,跟日常生活及报章杂志上所频繁使用的逆反心理是不尽一致的。我认 为,逆反心理就是宣传对象对来自外部、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稳定与和谐的宣 传内容,受其态度倾向(主要是情绪)的支配,而自发地进行的心理抵制。这种 抵制实际上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一种“自我防御”。

为了理解这一概念的内容,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这种来自外 部、并威胁到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稳定与和谐的宣传信息,是否包括与宣传对象 已有的态度倾向相一致和不相一致的两种内容?是否包括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内 容?也就是确定诱发逆反心理的信息内容的范围。

有人认为,引起逆反心理反应的,只是与宣传对象已有态度倾向不一致、 与宣传对象现有的观点相矛盾的宣传信息。这固然正确,但只答出了一半。从宣 传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量的例子证明,与宣传对象已有态度倾向相一致的宣 传内容,在信息量超过了一定限度的情况下,也会引起宣传对象的反感、拒绝。

因此,与宣传对象的态度倾向相一致和不相一致的两种内容都可能引发逆反心理。

有人认为,只有对正确的宣传内容的心理抵制,才是逆反心理,而对错误、 虚假的内容的抵制,则不管它是理智的,还是感情用事地进行的,都不能算是逆 反心理。这就意味着,逆反心理纯粹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是“堵塞传播、影 响报纸宣传效果的一个严重障碍”。①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逆反心理的关键 是抵制反映本身。如果把错误的宣传信息排除在外,势必缩小逆反心理刺激源的 研究范围;
其次,如果以信息内容的对错作为确定逆反心理的根据,则难免混淆 理智的批判、拒绝和逆反心理的界线。何况信息内容的正确、错误,对于宣传者 和接受者是一个永远纠缠不清的问题。真理有时在读者,有时在传播者;
现在认 为是正确的,将来未必正确。由此看来,这种把对错误的抵制排除在外的作法是 不甚妥当的。我认为,判断宣传对象逆反心理最重要的标志,应是宣传对象拒绝 或抵制某一信息内容的方式。不管信息内容正确与否,只要是感情的、片面的、 狭隘的抵制,就是逆反心理。在这个意义上,逆反心理也不能说成是一种纯粹消 极的心理现象。如果一定要说他有消极的一面,那么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 在抵制拒绝正确宣传内容的同时,也拒绝了错误的宣传内容。根据上面接受者分类,具有逆反心理的接受者,只是感情型接受者的一部 分。这种接受者在我们报纸的读者群中是否确实存在?若存在又占有多大比例? 今年四月份,我和《中国法制报》的张新庆同志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四个城市共十一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发 问卷284份。据收回的2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理智型接受者136人,占对象总数 的52.7%,而感情型中的逆反心理接受者竟达99人,占对象总数的38.3%。应该 指出,当时对逆反心理接受者的确定,只是限于对报纸宣传跟自己态度体系不一 致的内容进行抵制的接受者。而对逆反心理效应的测定,也只限于“对报纸上的 宣传不予理睬”,“试图驳斥报纸上的观点”。至于其他的几种效应(下面分析) 还没有涉及。可以设想,要是以现在的标准去检测,逆反心理接受者在全部调查 对象中的比例,可能会突破38.3%的界限。

当然,上面的数据只能说明这些学校的部分大学生读者的一些情况,在很 大的局限性,不能代替全体大学生,更不能代替对其他接受者的分析。日本著名 新闻学家小野秀雄认为,受众的文化素养,与他们对待宣传信息的心理倾向有关 联。文化水平高的人,多属于理智型受众,而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则多数属于感 情型受众。固然,文化水平低的人常常易于随大流,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保守、 无知、固执而时常难以说服。可以设想,在我们的受众群里,逆反心理受众是存 在的。

逆反心理受众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宣传活动的效果。从整个宣传过程来看, 逆反心理宣传对象越多,抵制越强,报纸宣传的实际效果就越小。反之,逆反心 理宣传对象越少,抵制弱,报纸宣传的效果就可能大。有鉴于此,我们还应该深 入地探讨逆反心理的具体效应和机制。

二、逆反心理的五种效应 既然逆反心理是宣传对象对外来的威胁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内容的抵制, 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自我防御,那么这种抵制或自我防御,主要有一些什么方 式,换言之,逆反心理主要有哪些外显的效应呢?我们认为,逆反心理的具体效 应有五种。

第一、对外来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信息不予理睬。国外社会心理学、 宣传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在被试受到外部信息刺激时,“人们会本能地避开那些 和自己尖锐对立的见解。”②我们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当报纸宣传的观点和读 者不一致时,有22.3%的调查对象会“对报纸的宣传不予理睬”。同时,人们本能地注意那些符合于自己态度倾向的思想见解。但是这种合于接受者原有态度倾向 的思想见解的信息量,只有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过度 的信息量会使人们避开它。

对外来宣传信息不予理睬,是逆反心理接受者自我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利 用这道防线,可以将大量的外来刺激挡在接受者态度体系之外,有人认为这就是 逆反心理的全部内容。我不以为然。我认为,“不予理睬”仅是逆反心理外显系列 效应的开端。逆反心理还表现在接受者与外来信息“作战”的全部过程中,正如机 体的自卫不仅表现在对外部威胁的回避,而且还应该表现在与外部威胁力量的 “战争”上一样。事实上,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信息内容会突破第一道防线,这就必 然会引起下一个抵制性效应的产生。不这样,接受者的态度就会处于直接的威胁 之下。

第二、驳斥对方宣传论点。对于突破第一道防线的外来宣传信息,接受者 显然不能再以回避的方式对待之。在国外心理学的一切实验中,当被试者受到外 部对立观点的威胁时,他们会极力寻找一些足以驳倒外来信息并能巩固自己观点 的论据,一旦他们找到这些论据,就会给反对——抵制外来宣传信息,造成特别 有利的基础。当然,这种驳斥不一定要形诸语言、书面,在许多场合,它是一种 论战性的思想活动。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类似现象。在被我们视为有逆反心理反 应的受众中,有近40%的人,试图驳斥报纸上宣传的某些观点。

第三、歪曲或误解外来信息的内容。这是人们常有的一种抵制方式。它主 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对宣传内容作完全错误的理解,将对方的观点无限 夸大,使之变得荒唐可笑,从而减少对方给自己造成的压力。例如,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为了抵制共产主义的宣传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歪曲共产主义概念,诬蔑共 产党共产共妻,以此支持自己的态度体系。其二,断章取义,按照自己的主观想 象重建、再现其他部分。或者是把它改扮成自己的同类,以与自己的态度、观点 同时并存。这种歪曲、误解大多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当然也有一种有意的歪曲。

我们在宣传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景。

第四、贬损信息来源。这种效应是接受者通过否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来 类推外来宣传信息的无价值。这样,接受者就可以安然地无视这种外来信息了。

苏联心理学家解释这种情形时说:“毫无威信的卑鄙无耻的敌人所表现出来的敌 意,并不能引起人们非常难受的不和谐之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基本的否定 的反应集中到信息的来源、宣传的主体,他们对宣传员的定势完全向着否定的方 面改变。这样往往也就不会对那种不能接受的立场表现出多余的神经过敏了。”③在现实生活中的逆反心理读者,有一部分是以这种途径来保护自己,免除多余 的紧张的。

第五、寻求社会支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一个人处于恐惧心 理情境中时,会产生一种寻求“社会支持”的趋向。在新闻宣传活动中,我们也看 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形:当外来宣传信息威胁到接受者态度体系的和谐与一致时, 接受者也会产生一种寻找这样一个人或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对这个问题持有 相似的观点——的意向。人们之所以所以产生这种趋向,并不是由于这样的“个 人”、“集体”会帮助他寻找和形成反对宣传观点的理由,而是由于这些“个人”或 “集体”能够成为自己的后盾,减轻自己能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并坚定自己对抗外 来宣传信息的信心。

这四种效应一同构成了接受者态度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当外来信息突破第 一道防线而进入第二道防线时,这四种效应就会产生,它们或者是独自地发生作 用,或者是互相联系着共同发挥抵制、自卫的功能。可见,逆反心理的外在效应 是复杂的,有层次、成系列出现的,其中每一效应都有其独自的优势,同时又与 其他效应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之中。当一种效应不足以抵制外部宣传内容时,其他 效应就会出现。如果这些效应大多数被动员起来,那宣传活动本身就很难有什么 效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