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个人计划 > 古代故事大全【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

古代故事大全【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

来源:个人计划 时间:2019-08-16 08:12:36 点击: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 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1:甘罗的传说故事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今安徽风台县)人,历史上被称为神童。秦左丞 相甘茂之孙,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

战国时期,秦国宰相甘茂,公正廉明,深受百姓的爱戴。可秦王听了 奸臣的坏话,故意找茬儿要杀甘茂。满朝文武纷纷跪下求情,恳求赦免老宰相。

秦王不好推托,就说:“看在众卿的面子上,饶你不死。不过,死罪虽免,处罚 难饶,限你三天以内,送上两个公鸡下的蛋和一盏晚上点起来最亮的灯。如不能 照办,罪加一等。”其实,秦王还是想治老宰相的罪,故意出了这样的难题。

老宰相说:“谢万岁不斩之恩。”就起身退出宫廷,长吁短叹地回家了。

眨眼间,三天的期限已经过了两天。老宰相饭不思,茶不饮,愁眉不 展,唉声叹气。两天的工夫,头发全愁白了。

他的小外孙甘罗,见老爷唉声叹气,就缠着问为嘛愁成这个样子甘茂 说:“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一边玩去吧。”甘罗说:“您不是常说‘有志不在年高’ 吗老爷,您就说说嘛,俺准给您出个主意。”老宰相经不住甘罗的纠缠,就把秦 王出的难题,从头至尾讲了一遍。末了,他又说:“你小小年纪,能办得了这样 的事” 甘罗想了一会儿,就说:“老爷,这有什么难处,赶明儿,我替你上 朝回复秦王。”老宰相说:“胡扯!你想去送死吗”甘罗不急不躁,附在老爷耳朵上 叽咕了一阵子。老宰相说:“好孩子,事已如此,那就这样试试看吧。” 第二天,甘罗代替老爷上朝,到了金銮宝殿,秦王问:“你是何人” 甘罗答道:“甘茂的外孙甘罗叩见万岁。”秦王问:“你老爷为何不来” 甘罗答道:“在家里生孩子。” “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秦王生气了。

甘罗接过话,说:“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秦王被甘罗说了个愣,一时无言以对。停了一霎,秦王又说:“那盏 最亮的灯拿来了吗” 甘罗说:“这灯要在晚上才好送过来。” 秦王叫甘罗暂时回去,到晚上带灯来见。到了晚上,甘罗空着手到王 宫来了。秦王问:“最亮的灯在哪里” 甘罗指指天上的一轮明月说:“万岁,这就是俺给您送来的最亮的灯。” 秦王生气地说:“那是月亮,怎么说它是灯欺骗寡人,该当何罪!” “回万岁,这是天灯,它照耀整个大地,六合之内无处不明。大王威 镇四海,德配天地,只有这盏灯,才能使秦国国土到处是明亮的。万岁要最亮的 灯,我看没有比它再亮的了。” 甘罗的这番回答,把秦王说笑了,就不经意地说:“这孩子真够个相 国的材料。” “谢万岁封赏。”甘罗赶忙跪下磕头。

秦王后悔自己不该说这样的话。君王口中无戏言,只得任甘罗为相。

但是,小小年纪,怎么能掌管国家大事便派在宰相吕不韦手下,做了辅臣,很少 上朝议事。

有一天,秦王又提出了个问题: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要满朝文 武对答。回答得好,加官晋爵;回答得不好,就撤职查办,贬为庶民。有个说甘 茂坏话的奸臣,升官心切,就找到甘罗,问他该怎么回答。甘罗想:想铲除这个 国贼,正愁找不到机会哩,这回他自己找上门来了。于是就对那个奸臣说:“老 大人,这很好答,‘茄子高,萝卜低,冬瓜东,西瓜西’嘛。”这个奸贼就是逢迎拍马爬上去的,他一肚子青苔屎,狗屁不通。他认为甘罗说得对,就记在心里。

第二天,群臣来到金銮宝殿,那个奸臣抢先把甘罗说的那套话向秦王 说了,秦王一听,就生了气,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却说了几句小孩语,真是 地地道道的庸才!要你何用”秦王要撤他的职,贬为庶民。这么一来,那个奸臣没 招了,忙说:“万岁,这是辅相甘罗说的。”秦王就把甘罗传上金銮宝殿,问:“茄 子、萝卜、冬瓜、西瓜,这些话出自你口” 甘罗说:“万岁,这是什么话臣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秦王说:“你能回答我提出的那个问题吗” 甘罗随口答道:“君王高,臣子低,文官东,武官西。” 秦王听了点头称赞,满朝文武也都暗暗佩服。甘罗又说:“万岁,这 位老大人的回答,是恣意侮辱圣明,谩骂满朝文武,还要嫁祸于人,其罪当斩!” “再说得明白些。”秦王命令道。

“他把大王比作茄子,把文武百官比作人们常说的‘憨瓜’,还要加害为 臣,难道不该斩首示众吗请万岁裁夺。”甘罗添油加醋,众文武也趁热打铁,把 这个奸臣所作所为全都抖搂出来。秦王听了勃然大怒,就下令把这个奸臣斩了。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2:郑和是太监为什么却子孙满堂 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1371 年,他生于现在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着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 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 不愧为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据相关报道,2005年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

当时,记者不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 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 先生做了采访工作。

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 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

后来,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 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 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 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 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 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 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 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 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 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 幸中的大幸了。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3:吴佩孚令人叫绝的批示 为了杜绝任人唯亲,吴佩孚曾下过一道手谕,蓬莱吴姓五世之内不得依 傍他为官。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秀才出身,颇有儒将风度,时称吴大帅。他 是亮相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中国人,1924年9月8日出版的 《时代》周刊称之为“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其时,吴佩孚拥有着北洋政府授予的将军府“孚威上将军”称号,掌握着 直系最多的兵力,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是当时实力最强,控制地域最广的实力派, 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人们普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 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 国”。

吴佩孚其时如日中天的声誉,来自于袁世凯死后直、奉、皖等派系群 雄逐鹿的两场战争。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权倾一时。1922年4月 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再次打败了张作霖的12万 奉军。谁知,就在吴佩孚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一个星期后,9月15 日,张作霖出兵十五万人,分两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曹锟任吴佩孚为 讨逆军总司令,率二十万人马迎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 中惨败。

吴佩孚从“时代的宠儿”一下跌到人生的低谷,率残部两千余人败走天 津,后避难鄂豫交界的鸡公山。其间,遭到冯玉祥一个多月的围困,段祺瑞还乘机暗 派杀手对他进行暗杀,吴佩孚头发一夜全白。

就在吴佩孚险象环生之际,1925年春,浙江、江苏、湖南三省督军孙传 芳、齐燮元、赵恒惕联名致电吴佩孚,愿一如既往地跟随其后。于是吴佩孚应邀 赴武汉出任了“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1926年7月,南方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吴佩孚地处 两湖,事实上成为了北伐军的头号目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血战后,吴佩孚兵 败两湖,无奈只好流亡入川,靠曾受其重恩的军阀杨森庇护。

有趣的是,吴佩孚在其宦海生涯中曾留下三件批文,令人拍案叫绝! 一是有个政客曾在别处为官,政绩平平政声亦糟,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 豫,便托关系来求吴,想到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案头,吴佩孚大笔一挥批曰:“豫 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么过错,竟要这样的人来当官,承受因他当官而带 来的祸害——因为为官一任,可造福一方,也可祸害一方。吴佩孚不买推荐者的账, 也不用官话套话挡驾,仅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由凛然拒绝,义正辞严。

二是某“下岗”军佐得知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空缺,毛遂自荐来跑官且 拟了自荐书,里面大谈理想抱负志向然后言归正传,最后是“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 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吴佩孚批示:“且先种树。”对这等志大才疏、夸 夸其谈的跑官者,吴佩孚的批示很有针对性——既然你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先回乡种种树再说。

第三件则更有趣了。当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龄,对吴佩孚无 限仰慕,相思无门,这洋妞思想也真够开放,径直写信向吴佩孚求婚。吴佩孚不识德 文,吩咐秘书译出呈上,那情书便成了公函。吴佩孚依例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以老妻拒洋妞,吴佩孚的这等情怀有几人能比得了每次批示不多不少都是四个字,风趣有加而嘲弄有力。吴佩孚的书信 也如批示一样幽默。他有一老同学曾致信与他,欲在他手下谋一后勤部门的所长 职务。吴佩孚回信说:所长必有所长(chang),兄之所长何在老同学讨了个没趣,只好 作罢。

直到1931年春,蒋介石已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才允许吴佩孚离开四川。

吴佩孚结束了四年流寓生活,定居北平。吴佩孚自撰了对联,挂在北京居所的客厅: 得意时清白乃止,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在这长联中,吴佩孚明确地表明了“四不”,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 不走租界。

这“四不”,吴佩孚都做到了。关于吴佩孚的清廉与正直,上海《民生》 杂志曾在1939年创刊号上曾专门描述过:他虽身居要职,无奈赋性刚毅,廉洁自守, 与其部属同甘共苦,所以说到他的衣服方面,当在职时除了数袭必备的军服外,西 装和华服一件也没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国产所制,绝无一袭非国货之物,即家中眷 属亦然如是,至于西服则吴将军终生并未穿过。他权势虽然显赫,为了杜绝任人唯 亲,曾下过一道手谕,蓬莱吴姓五世之内不得依傍他为官。

吴佩孚的民族气节更是让人称道。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谓华北 自治运动。日本人及汉奸多次上门来拉吴佩孚下水,均遭到吴佩孚的严词拒绝。

一直不为所动。“七七”事变后,北平危急。吴佩孚拒绝南逃,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上 了关羽和岳飞的画像以明志,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的决心。据吴佩孚的随员、英 文翻译陈文会回忆,北平陷落后,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门劝降吴佩孚,吴佩孚骂 道:“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遂与江 朝宗绝交。

董必武在《日本企图搬新傀儡》一书中对吴佩孚作出了中肯评价:作 为军阀,吴佩孚“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 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 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