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智慧课堂语文【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智慧课堂语文【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0-22 07:50:45 点击:

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而和谐的时代, 我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应该进行转变,包括我们的教育思想。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 要将我们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追本溯源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几千年前,孔子关于教育的论述就提 出了这样的理论思想:“不到他苦思而有所体会的程度,不 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 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 举例了。”这是在告诫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每个问题都替学 生着想,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学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让 学生在学习思考中不断总结经验,直到悟出道理,这才算是 比较成功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种教师 “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的效果呢? 二、“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探究 1.“少教多学”的理论概况“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的方法是否得当。比如在文言文“正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 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一一讲授120个常见的实词,更不可能 把所有的实词都给学生讲授一遍。怎么做?我们会选择教授 学生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代入检验法、识别推断通假字法、 课文迁移法、语法分析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修辞推断法、 成语印证法、组词选优法、邻字帮助法、字形剖析法、造句 法等。让学生利用所学方法,学会自己分析实词的含义,以 达到读懂简易文言文的要求,也就达到了我们考试大纲的要 求了。

例如《隋书·列传第三十》中“有人譖纯怯懦”这句中, 如果学生不认识“譖”这个字,可以教授学生利用组词选优 法知道“怯懦”是“胆怯懦弱”的意思。“譖”这个字又是 “言”字旁,利用“字形剖析法”可知“譖”和“说话”有 关系。结合这两种方法加上语境推断法可推出“有人譖纯怯 懦”中的“譖”的意思是“污蔑,中伤”的意思。所以说“少 教”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的有效教学方法。

“多学”并不是说学生背得多,抄得多,被教师“灌” 得多,而是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收获”到底有多 少,能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由“让我学”变成 “我要学”,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独立完成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任务。

例如《雷雨》的教学,肯定要完成对主要人物“周朴园、 鲁侍萍”等人的人物形象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如果由我们 教师自问自答,不如抛出问题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解决 问题;如果抛出问题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那 又不如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独立 思考后进行讨论解决问题,那就更不如让学生参演话剧《雷 雨》,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体会当时人物 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样增加了学生 的体验,学生会获益更多,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以达到学生“多学”的效果。

2.“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相对于教 师的“教案”而言的。“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课文编制 出的“学案”。课堂上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达 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目的。下面以《短 歌行》为例:学法指导:针对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些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诗歌性质的文体我们一般会建议用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前积累:让学生温习曹操的《观沧海》等曾经学过的 诗篇,进行系统的复习,达到知识日常积累的目的。

个性拓展和表达交流这两个板块设置的目的就是希望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例如,“学完了《短歌行》,同学们设 想一下:几年以后或者十几年以后,我们班的某位同学成为 了一个团队的领导。那么,这位同学应该注意什么才可能吸 引人才呢?”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没有一个统一答案,每个学 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提出个性观点,主张 个性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课前发下学案,让学生利用《短 歌行》这篇课文的“学案”作为导航,在课前对《短歌行》 进行预习,然后带着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以“学 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这样,以教师指导为主 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的“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就可以有效利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运用中的问题 从现在语文教学的状况来看,在对待任何一种未普遍运 用的教学理论方法时,大多数人习惯观望,部分教师不求实 效的形式主义反而加重了教学的负担。“少教”是为了“不 教”,但“少教”不等于“不教”;不是“无的放矢”,也 不是“表面的热闹”,更不是“极少数同学的共鸣”。就一 线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少教多学”的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并 不是很清楚,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上的 指导意义。

四、“少教多学”实施的要求 wWw.DYlw.net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