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的对策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1-16 08:13:40 点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第1篇:浅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及成因 留守儿童问题近些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各类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 事件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 关注以及教育引导。

当今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存在年龄区间、地域范围、父母外 出情况及原因、留守时间等分歧,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不能随父母外出打工、 经商或者从事其他活动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按照以上的定义,大量的研究人员就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 了调研,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根据父母在外的情况可大致分为双亲在外、父亲在外、母亲在外三类, 每类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失,这也是 留守儿童群体中各类问题的根源。

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时便开始产生,但直到2002-2004年留守儿童问 题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也说明这一群体的产生、发展 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 展的动力源泉,这一群体的产生及产生的问题都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 了解这一群体成因之后当对其产生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的概念自被提出时就拥有这庞大的数量, 这是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留守的时间较长或者较短,使儿童长期 亲情缺失或不能适应短期的亲情缺失都将使其觉得未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对于儿童亲情确实的情况可以用忽视率来表明,有相关的调研对这一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外出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低是忽 视的危险因素,经常联系的儿童忽视率较低。儿童对于亲情的需求如同其对于维 生素需求一样,同样是其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对留守儿童的研究重要而 且需及时,当前对农村儿童健康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层面上。事实上, 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化。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 童由于缺乏父母管教而误入歧途,辍学、暴力、寻衅滋事,甚至触犯法律。而今 年10月份发生在湖南邵东县的3名留守儿童弑师案更是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 重性直接推到大众面前,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及系 统解决刻不容缓。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对策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因素、教育特征等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相对 于非留守儿童会产生相应的差异以及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方面较非留守儿童差 留守儿童的处境使得这一群体远离父母,平时生活里缺少母爱或者父 爱,或者全部缺失成为一种常态,首先将会对留守兒童的心理方面产生不同程度 的冲击。有研究表明,在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男女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 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男性留守儿童与同龄常模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留守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这说 明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会受到这一处境的巨大影响,对于此类儿童的人格心理健 全极为不利。

根据多方资料,由于心理的问题“留守儿童”形成了以下一些人格特 点: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淡、孤独: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易乱,自控能力 不强;
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五是抑郁压抑, 忧虑不安;
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寄养儿童与隔 代教养的儿童在人格整体面貌上相似,没有显著差异,但更为敏感多疑。

(二)留守儿童在理解能方面一般较非留守儿童低家庭因素是影响儿 童的一个重要因素,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与父母 的交流和沟通,而一般情况下家庭成员越多的交流越能使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 强。理解能力的弱化加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容易造成认知的错误,降低了其 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容易作出有违道德法律的事情。不仅国家需要承担起责任,家庭作为留守儿童产生的主体,需要直接 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功能。有相关调查表明:监护人员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 留守儿童心里行为发展。监护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就越注意对留守儿童的养育方 法,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时,也就有可能主动去获取有关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知 识,能以较为合适的方式对待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情绪问题,能够 积极的引导、纠正。

在以上基础上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区域进行环境改造,这需要基层社 区进行文化环境的改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农村教育环境的要求既依托于义务教育环境,又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 方的共同努力来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基于补偿教育的思想, 可以对现有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通过调整农村书屋的资源构成、改良学校的部分 办学理念,联合乡镇图书馆和家庭,构建多角度、不间断引导留守儿童向上的补 偿教育环境,规范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提升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效果。只 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并对环 境进行良性化改革,才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恶性后果,才能使广大 的留守儿童可以健康的成长起来。

作者:汪江萍 第2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探究与对策 我是一位来自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在三十多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实 践中,深感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分析不同的个案时,我发现 个案中透着共性。下面我就从分析一个案例着手,去反思農村小学生教育中存在 的问题现状及成因,思索其对策。

一、案例介绍 (一)学生情况郑小军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有上进心的学生,可后 来身上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上课不遵守纪律还毛手毛脚的干扰同桌;
下课逮着同 学打闹,且好张嘴骂人:自己常犯错不思悔过,还爱告状打小报告,经常幸灾乐 祸;
小学一年级是留级生学习还可以,后来因贪玩沉湎电视,上网玩游戏,逐渐 失去了学习兴趣;
乱花零钱…… (二)家庭情况郑小军的父亲三十多岁,常年外出打工:母亲小学学历,无业。她以前也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交给奶奶领养,后来奶奶实在管不住了, 不得已于今年将郑小军交给他的母亲。

二、案例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我做出以下分析:学生郑小军身上存在的问题,既有内 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一)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 子。由于孩子一直由奶奶带领,奶奶只知道一味溺爱,凡事顺着孩子,对孩子缺 乏严格的管教。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农 村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重知识轻能 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德育教育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对学生成长 显然不利。

(三)社会因素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已出现了明显的 两级分化现象。再加上部分农村家长尤其是老年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 认为孩子上不成学无所谓,长大打工照样赚钱,而且收效快、操心小、投资少。

(四)个人因素孩子本来就非常调皮好动,再加上奶奶的过分溺爱, 在家里没受到一点约束,而在学校里又由于好惹事,常招来同学们的反对和老师 的严厉批评,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巨大反差,心里极度不平衡。

三、教育转化 (一)在赏识中拾起自信学生的“向师性”决定教师最容易成为学生心 中播种希望的人。播种希望其实并不难,有时候只需一份认可,一句赏识的话, 甚至一个爱的抚摸即可。我就从郑小军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开始,让他逐步确立 自信;
从他“爱管闲事”上入手,让他担当起责任。我找他谈话,让他先担任一个 小路队的队长,我说:“你很聪明,也很有责任心,你一定能干好这个工作。老 师相信你。”他爽快的答应下来,刚开始几天管理的也不错,可没多久,他就管 不住自己,下路队一边玩自己的去了。有同学告他的状,我先装作没听见,想单 独找他当面谈。当问及路队情况时,他只报喜不报忧。即使这样,我也对他大加 赞赏,鼓励他继续干下去。等下周路队分数公布后,我再找他谈话时,他才如实 承认上次的缺点。我于是用信任的口吻对他说:“诚实比金比银更可贵,错误你都能主动的坦露,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此时因势利导效果会更好,我这时 不失时机的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要有所进步,课堂上要认真 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接下来,我经常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注意及时表扬他, 并把一些简单的试题留给他。

(二)在碰撞中学会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渐渐地,他能自觉地控制住自己了,课余我 又安排了几个班干部轮流和他玩和他交朋友,让他没有时间去闹事去无事生非, 同时让他又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的。此时此刻,郑小军真正才算找回了自尊。一 般的说,人的一些小毛病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郑小军同学总还会经常不断的和 同桌发生磕磕绊绊的小事。这时候,我就先稳住在闹别扭的同学,请他们原谅郑 小军。然后借助教材中的例子,请同学们作为正反两方,尝试双方互不相让的结 果。孩子们在辩论中学到了只有宽容,才能友好相处。辩论中我有意思让郑小军 担任正方辩手,观点是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后,要用宽容的态度处理。正如我预 想到的,他头头是道的说宽容如何如何好,自己也从明理中变得懂事起来了。

(三)在理解中回报爱在对郑小军同学的转化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校 的主导作用,也要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尽管郑小军同学家庭情况特殊,但我尽 力去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做到:(1)不给或少给孩子零花钱;
(2)控制他 看电视的时间;
(3)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平时多鼓励他做好事。

到校后,我真诚的了解了他在家的表现,督促并鼓励他做个孝顺的孩 子。目前,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精力集中了,偶尔还能思考出难题,作业 认真完成,与同学交往也正常了,不惹事了。无论学习上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有 长足可喜的进步。

四、案例启示 老师与学生建立尊重、真诚的良好关系,如果从心理疏导入手开展工 作,将会大大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成效。这位学生天性聪颖却变成了一个后进 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绝不放弃的责任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 去对待他,让他在尊重中逐渐理解爱、学会爱并回报爱。我欣喜的看到,他身上 的毛病越来越少了,真、善、美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针对小学生 德育教育的现状,我带着一份忧思,一份责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加强社会道德大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在农村建 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善为邻,而不是盲目的与电 视、网吧为“友”。

(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辅导不了孩子, 子女有缺憾,给学校增加了负担。

(三)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度。学校能将一定的教育经费倾斜投入到 德育工作中,将德育工作做真做实,不搞花架子,同时给教师创设提升自身素质 的条件。

(四)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加强反思与对策, 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一言一行,社会要建言献策,尤其是决策权力的政府部门, 要制定并实施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步骤,合力齐抓共管,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 位。

作者:乐文学 第3篇:浅谈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 发展过程中也拉大了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壞,农民生活的提高与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 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长治久安。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纷纷到经济发达的地 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出现了农村打工潮流。虽然农村打工潮给农村注 入了更多的资金,农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实现了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 儿童。

1.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所限, 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部分被留在农村的由未成年儿童组成的特殊 群体,称为农村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流入了城市,虽然也有一部分儿童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但更多的儿童由于受到经济状况、住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限制而留在农村,由他们的祖父母、外 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照顾,这类由未成年儿童形成的特殊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儿 童。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 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1](P.119)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特别庞大,而留守儿童中小的只有两三岁, 大的已有十七、十八岁,而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70%以上。[2] (P.116)伴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材特别是教育问题、心 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

2.二、通江县留守儿童概况 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 通江县人口80.2万人,幅员4116.58平方公里,下辖54个乡镇,,属国家级贫困县。

据2013年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0 元,农民收入少,二三产业不发达,迫使大量的农民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和发 家致富,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2013年留守儿童达7.3万人,约占总人口 的9%,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在一些乡镇的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占学校人数最 高比例为62%,最低比例为26%,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42%,而留守的 原因是父母外出打工,由于父母亲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照顾很少,孩子一般是隔 代抚养或由父母的亲戚朋友抚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爱和亲情,使他们的性 格变得孤僻,冷漠,学习成绩表现为学困生。

3.三、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的教育问题 随着农村打工潮流的出现,通江县许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 的地区打工,而他们留下的儿童却得不到完整家庭的熏陶。家庭是儿童教育、成 长、发展的重要阵地,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父母既是子 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不但可以在亲子教育中使孩子增长知识, 而且使孩子在成长中享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家庭 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响人的一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不断地上升;
农村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 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高,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同时 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促使许多学生因 成绩不良而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走上了辍学的的道路。

3.22.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不健全;

孩子接受的健全的教育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 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作为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的父母并没有履行好他们的职责,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 期,并没有从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引导和鼓励他们,反而过分注重他们的学 习成绩,忽略了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3.33.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健全;

随着父母的外出打工,虽然这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 的满足,但是由于缺乏情感方面的交流,缺乏亲情,使他们的一些不良情绪如愤 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容易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孤僻内向、 情感冷漠无情、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道德情操不高、自信心不足等症状。由于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有了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 他们与祖辈之间观念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同时对老师存在着一 种畏惧的心理,不敢向老师请教,容易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另外,农村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管教和引导,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 社会持有不满的态度,进而进行泡网吧、聚众赌博、偷窃、抢劫、打架斗殴等活 动,容易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44.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他们由于经常想念父母而致使课堂上无 法认真听课,听课的效率明显下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在学校可以找 老师解决,但老师不可能时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在家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 又无法解决,导致一拖再拖,最后就放弃了学习的好机会。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 工,家务活、农活全部落在祖辈的身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 己孩子的学习,而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祖孙辈的年 龄相差30岁以上,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文盲率高,使得他们只能照顾孙辈的日 常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的约束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又无人辅导,作业无人督促,进而产 生了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自然就无法提高。

4.四、解决通江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重大,关乎下一代教育和未来,他 们的命运包含在我们民族命运的共同体中。[3](P.103)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 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通过理性的方式妥善解决,主要应该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打工潮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许多农村青壮 年迫于生活压力而外出打工的,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愚昧的状态,解 决““三农””问题,留住父母,提高农民的收入,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根本出路。由此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消除社 会体制根源,使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同享优质教育的公共资源。[4](P.12)同时 应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5](P.42)由此可以在乡镇兴建农产品 的加工企业或者其他产品的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者深加工,这样既可 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又可以吸收大批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在自己的家乡工作,既可以打工挣钱养家, 又使得他们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更加有效。

4.2(二)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降低农村的辍学率 政府应该加强体制改革,加强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 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 府应该严格执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促使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 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争取降低辍学率。[6](P.5)政府有 关部门可以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与教育沟 通方式,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7](P.32)让家长认识到儿童应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过早让孩子外出打工对他们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孩 子外出打工由于技术与技能的不足只能做苦力,挣的钱也不多,影响他们的健康 成长。应该让孩子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职业的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和综合能力。

4.3(三)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条件的地区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问题,但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因 此我们在呼唤学校、教师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同时,也应该唤起政府及社会对他 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8](P.32)虽然近几年来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免了学杂费,但仍有许多地区的学校简陋,学生的 学习环境恶劣,由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 的后顾之忧。

4.4(四)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但是教师对学生思想 品德的形成、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应该努力提高教师 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乐于 施教、安于从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 学的教学理念。[9](P.38)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生特别 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交流与沟通,注意从情感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 家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和谐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不仅 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农村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0](P.26) 农村打工潮的出现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形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任重道远,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我们要明确 划分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子女的教育体系, 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确保留守儿童正常接 受教育的权利,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师伟杰第4篇:随州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研究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 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 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主要有5种情况:①单亲监护,即父 母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
②隔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在外 务工,由祖辈监护和抚养儿童;
③上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父母的同 辈人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
④同辈监护,由年龄稍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儿童的监 护人照看儿童;
⑤自我监护。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 就有200多万,约占全省未成年人总人数的8%。据随州市妇联统计,截止2012年 年底,该市留守儿童人数己达到12.56万,占全市儿童的32.12%。

感情缺失。当问到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的时候,80%的孩子都会回答 “父母的爱”。由于长时间的分离,造成父母和孩子感情逐渐淡漠,即使回家,父 母和孩子交流也非常少。并且和孩子交流内容多是关于金钱,有的留守儿童甚至 在父母给钱的时候才能感到温暖。

性格极端化。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化的性格。一种是孤僻、自 卑,缺乏安全感;
一种是性格极度张扬、骄纵。由于父母的远离,孩子出现怨恨 情绪,从而出现反抗心理,身边的监护人或者不敢管或者不能管、不会管,或者 过度宠溺,从而使留守儿童变得骄傲放纵。

学习无助。目前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非常关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 金完善校舍,補充师资力量,课业负担加重,成绩逐渐下滑,最后对学习失去兴 趣甚至辍学。

生活失助。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增加了劳动负担,年龄稍大的农 村留守儿童就不得不过早地参加家务劳动。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很多老 人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

安全缺位。由于老人年老体弱,精力有限,缺乏有力的监护,农村留 守儿童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有效监护, 学校缺少安全知识的普及。2013年9月11日,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随州市留守 儿童关爱行动实施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解决留守儿童感情缺失、生活失助、 安全缺位等问题,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州市还向每个留守儿 童发放一张爱心联系卡,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等。

二、随州市留守儿童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本团队成员以社会工作伦理为导向、小组工作为工作方法,为随州市 草甸子社区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小组活动。在活动期间,通过对社区 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和留守儿童的交流,当地的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心 理、生理问题。

(一)亲情缺失。父母的教育往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 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正常的家庭交流已经逐步被其他方式替代,孩子们与在 外工作的父母平时多用电话联系,大部分都是一周1—2次,交流的内容大多数也 是关于学习。因此,父母们会经常忽略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状况。

(二)性格缺陷。父母们不能行使监护人的责任,代替父母照顾孩子 的祖辈因受本人年龄、文化素养、教育观念等的因素制约,对孩子们的教育方面 会出现偏差。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极易形成放纵、胆怯、自卑或是 社会逆反、厌世自闭等种种不良性格。性格也会带来一系列人际交往的问题,存 在性格缺陷的小孩经常是个人活动,不善于交际。

(三)学习兴趣低下。孩子们的学习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 影响。大部分学习动机不单纯,多数人认为学习是为了给“父母增光”或是“出人 头地”,而忽略学习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由于家庭监督不利,留守儿童 们课余学习环境也很差,他们回家后很少会帮助家里人做家务,这些问题亟待家 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还留守儿童一片健康发展的天地。

三、解决随州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 协调合作。

(一)父母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 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可以通过间接沟通,由学校老 师定期向家长汇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家长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

(二)学校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营造一个活波、互助的学校 教育环境。第一,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学习辅导。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 难,又缺少辅导或在家无人指导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利用课间或放学后等课余时 间多辅导。第二,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实践证明,结对帮扶活动,能通过其学习 伙伴的影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可以使其优势或其他方面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唤醒他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 的兴趣,逐渐提高学习效果。

(三)社会关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 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解为两类, 第一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
第二类是社区及宏观的社会文化 生活环境,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或隐或现、或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朱慧慧 第5篇:侨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与策略 本校地处侨乡,旅外华侨及旅港、澳、台同胞约两万人,占在家总人 口的百分之八十,分布于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校就有不少的侨生。留 守的孩子有的是随父母生活了几年,到读小学的年龄才回国就读小学;
有的是出 生不足一岁就带回国由祖父母带到读小学;
有的是孩子读幼儿园,父母就出国了, 留下孩子在国内与祖父母生活;
更有的是爸爸出了国,妈妈离家出走,丢下孩子 给爷爷、奶奶照顾。这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造成这些孩子在心理方面或多或 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有 必要对留守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人格健全的 孩子。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通过观察、实践、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海外生活,与孩子缺乏沟通 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 女的教育,亲子教育甚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海外工作、生活,孩子与祖父 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长辈在学习、行为、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精力相当有限, 只是在饮食、起居、接送上学、放学等方面照顾孩子,形成隔代教育。孩子良好 的行为品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都难以养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较差,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由于工作 忙碌、时区差等原因,与孩子缺乏沟通。亲子教育的缺乏成为左右孩子学习和心 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淡薄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长认为读得书多,不一定能赚大钱,关键是 机遇、胆识,甚至是肯干。一些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找到好的工作,赚的钱不一定 多,到时孩子也出国了,照样可赚大钱。在这种想法下,国外的家长对子女的学 习重视不够,且相隔遥远也难以约束,只是定期寄生活费给父母,全托给爷爷、 奶奶教育。因此,留守的孩子对学习、思想的教育就很不到位了。

(三)孩子的监护人素质较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孩子的监护人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辈,缺乏对孩子 家庭教育的能力。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听从长辈的劝导。因为隔代教育,监护人 的内心也很焦急,对孙儿的教育束手无策,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感 到头痛、屡劝无效后,只能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了,把教育孙子的责任全部推给 学校,家庭教育跟不上。因此,孩子变得越来越难教了。

(四)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 家长单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养成良 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监护人过分溺爱孩 子,对孩子的要求过分迁就,百依百顺,如购买游戏机、手机等严重影响孩子的 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家长对孩子的上学、学习则很少过问。他们认为孩子学 习好坏是老师负责的!自己年纪大,文化有限,想教也力不从心,只管好孩子的 日常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孩子依赖强、无心学习、说谎、缺乏自信,从而造成学习不良。

如某甲同学,沉迷电脑游戏,爷爷问甲同学做完作业了吗?甲说:“做 完了,放在学校,所以不用带回家。”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孩子没交作业的情 况,甲同学说:作业做完了,忘记带回学校交给老师。在家长和老师两方都讲大 话。后来,奶奶搞卫生,发现孩子的作业册藏在楼梯底的杂物处。更有耍小聪明:
装病不上学,在玩游戏。甲同学起初真的是发烧,不能上学在家休息,闷了,玩 游戏,挺开心的。烧退了,康复了,仍不想上学,于是又说发烧了,爷爷不信, 用探热针一量孩子的体温,将近39度,发烧又不用上学了,又有的玩了。如是几 天,孩子都发烧,爷爷有点怀疑,孩子精神不错,怎么又发烧呢?暗中觀察,原 来甲同学趁爷爷不注意时,把探热针伸进装热水的杯子中,探出的水温变成了孩 子的体温,蒙骗爷爷,以达到逃避上学的目的。

针对以上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可采取以下的对策,实现家校互动,达 到齐抓共管的教育目的。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进行有效辅导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了解孩子的思想 动向,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沟通引导,根据大部分留守儿 童行为不良、性格缺失,思想有偏差等问题,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矫正,形成正确的思想。在生活中多关心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解决学 习中的难题,因为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本难以解决,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反 映,成为孩子信赖的朋友,与孩子交心,以弥补孩子对父母的思念、期盼之情, 让这些孩子感到并不缺乏爱,老师就像他(她)们的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

(二)激励教育,增强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 的欣赏和赞美。”在教育中,我以激励教育为主,对情感缺失的学生,就能起到 鼓励他们前进。通过用爱心,打消了留守儿童的思想顾虑,消除了他们敌对的心 理,叛逆的表现。行为表现差的学生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其他同学 的取笑和挖苦。他们表现得很狂躁,对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对同学的取笑觉得 自己难堪、无地自容。因此,要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最有效的是热爱和关心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真心实意地感受到老师的 关爱,同学们的团结友爱,学校、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加强沟通、交流、合作 1.利用个别教育,建立信任关系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又要关注个别的学生,对个别心理障 碍的学生,老师要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心理障碍型的留守儿童,更要老师关爱。

从心理、学习、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对 他们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和老师们关爱。

2.同龄互助,心灵相通 留守儿童缺乏归属感,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友爱的学习伙伴,能排解 他们心中的忧愁。所以,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 同进步,做到心灵相通,孩子过得开心,心里自然感到并不孤单。

(1)小组合作学习 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解决了留守孩子的学习和课余生活。

课堂上有同桌的两人小组,前后座位的四人小组,还有整个大组的学习互帮。如 课余的乡村少年宫,开展的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兴趣活动,如烹饪组、种植组、 绘画、跳舞、象棋、篮球、跳绳、航模、合唱、电脑打字、书法等小组活动,不 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有效地充实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生活。

(2)重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困难) 由于大部分留守的孩子都是隔代教育,学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大力支持 和帮助,因此老师的悉心辅导是必不可少的。班内成立互助小组,小组长负责沟 通、交流,有的小组甚至组成微信朋友圈,以便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能及时交流, 解决孩子的难题,共同进步。

3.家校互动,有效辅导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家庭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形成孩子心灵成 长的桥梁。如我们学校有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班集体的 都有留守孩子的家长名册,家庭与学校相结合,及时地了解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有什么需求?及时疏导孩子,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成为家长 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校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四)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闪光点,关键是在活动中或学习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能行”是孩子充满自信的表现。积极鼓励孩子自己 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善于引导,激励他们大胆地实践,不要害 怕失败。只有通过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自信心才能树立起来,就会 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不怕挫折与失败了。

(五)家校沟能,多渠道辅导 学校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教育观念有待更新等情况, 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明白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去教育孩子才有效果,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等。学校邀请了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家长知道了教育孩 子行之有效的方法后,更能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从而,孩子们得到了家长的重 视、关心,而不是迁就和弱爱。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 育效果。

(六)上好心理辅导课有效减压 学校每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上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的 心理教育疏导,学会与同学友爱相处,学会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等,学会消除 精神压力,才能有效地减压。留守孩子很有必要进行家庭的心理教育。让孩子身 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和在家的表现都 要了如指掌,在班会课、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 帮助家长有效地教育学生。家长也应大力支持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综上所述,留守的孩子在社会的关爱下,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下, 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孩子们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的心理素质、行为习 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好学生。

作者:李树滔 第6篇: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浅思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由于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教育的参与,缺乏亲子交流,加之隔代教育 的过分溺爱和迁就,致使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容易形成被“遗弃”的阴影和唯我 独尊的个性,从而导致他们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主要表 现为:1.过分轻视低估自己的自卑心理;
2与家长、老师、同学不合作的对抗叛 逆心理;
3.對身边一切事物充满怀疑的易怒心理;
4.长期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的孤 僻心理。因此,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的真正原因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 缺乏引导,一颗孤独的心也缺乏适时的慰藉。

(二)学习习惯较差 在问题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几乎占到了90%以上, 而他们不仅是行为习惯偏差,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较差,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 感兴趣,偏科,缺乏毅力与坚持,上课不听讲,下课不交作业等等,从而导致学 习自信心丧失,极度缺乏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学习中缺乏正确的辅 导与积极的监督。

(三)行为举止失规范 由于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或 其他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平时对他们重养轻教, 在精神和道德上缺乏引导或引导得少,学习上更是无法给予有效的督促、帮助和 辅导。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上的不足也很难得到学校教育更多的补偿。

因为在农村,托幼机构、寄宿学校较少,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特 殊需求。留守儿童在生活中会在心理上长期缺乏安全感和养成自由涣散等不良习 惯,他们或自私自利,或孤僻冷漠,有时候还有暴力倾向。在家庭顶撞长辈,在 学校和老师作对,极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归根结底,与受老人心理老化的影响, 加之与父母聚多离少,交流方式单一,没有教育技巧的疏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人身安全存隐患 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安全方 面存在很大隐患: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概率 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
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 人身侵害;
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尤为严重。

二、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 (一)家长应加强亲情链接,弥补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缺 这主要要求在家庭层面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作为家长,无论你有多 忙,应该以孩子为重。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给他一份甜蜜的问候或惊喜;
在 孩子考试失利或面对困难时走进孩子心灵,加强心与心的交流,给予他们心灵的 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虽然身在外而心在儿;
在适当的时候请假,常回家看看, 如果可以,最好不要缺席孩子的家长会;
多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会有 技巧地和孩子交流,正确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教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心呵护,润物无声 留守儿童的生活空间除家庭以外,更多的是学校生活。作为学校或教 师,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与留守儿童 的交流中更应该注意方式与技巧。首先,尽可能地与留守儿童保持密切的联系与 沟通;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采取激励评价方式,看到他们微不足道的进步 应时,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与存在感;
最后,作为班主 任,更应该针对留守儿童设计主题班会,利用主题班会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沟通与合作,从而让留守儿童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让同学们也对他们有更多 的了解。

(三)学校应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成长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奏效的,还需要家庭的共同 努力。家庭是孩子生长的土壤,要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思想动态,积极配 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有效地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确保他们在成长 的路上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四)政府要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政府应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 育和自我保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 良好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尽管不少留守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独立自主,成为品学兼优的 好孩子,但从全国调研数据显示看,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面 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更多地给予爱与温暖,多方面关注他们的成 长,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作者:陆亚萍 第7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大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去 沿海一线城市务工,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留守农村。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拉 大,留守儿童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缺乏、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人群——留守儿童,即父母外出打工,与家中年迈 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已经成为一 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家中经济困难等 原因形成了心理障碍,甚至严重影响到其教育效果。因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 的教育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家境贫寒,且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 童又处于青春成长阶段,长久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又与家中年迈的老人间存在 代沟,难免有些隔阂,因此对于其身心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 子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目前主要存在的问 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生活方面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多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才外出务工,因此,经济对 于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留守儿童家庭大多生活拮据,且在农村青壮年 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许多留守儿童不得不帮助年迈的长辈下地劳动。调查表明, 在缺乏生活物资的条件下,许多留守儿童也因此引发外出随父母打工的想法,儿 童在身心都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容易走上歧途。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