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思想教育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思想教育论文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1-15 08:29:31 点击: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思想教育论文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思想教育论文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就校园文化的概念来说,由于校园 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一直受到教育研究 者的关注。但是,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相关研究仍然相当 模糊,并不能给出十分明确的说法。概括而言,校园文化是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受到熏陶,令 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学生接受德育的第二 课堂;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亚文化,它集物质、知识 和心理于一体,是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群体行为规 范和价值观。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校园文化的 主体是学生,以校园为活动和建设空间,主要目的是育人, 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 建设等内容的群体性文化。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我国的校园文化理论经 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理论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当然,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 如何构建仍在研究。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 研究已越来越多,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构 建应指日可待。综合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现象学和思 政研究角度的分析,从大局的角度深入探讨校园文化的方方 面面。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学术界对高职教育研 究还不够深入、全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分类不明晰,其所涵括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所涉 及的范畴在不同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相互交叉的问题。部分高 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脱离了高职教育应用型的特点,建设 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大学的建设思路上,未能体现出高职特色, 甚至忽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未放在整体办学的大方 向和整体建设策划中实施。以校企结合、职业素养育人、服 务社会、回馈社会等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少。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界定,学界有许多不同的 表述,但就其实质而言是相同的。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 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案,为受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 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认之,使受教 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 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 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有的学者认为:“所谓隐性思想 政治教育,它是一种不具备独立的学科形式存在而是附着、 渗透、隐含于其他载体中的教育,其性质不够明显,不直接, 不暴露。”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种有 效形式即无意识教育,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教 育形式,把无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实质上就是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组织管理、 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 受教育的方法”。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 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 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教育之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 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综合以上各种观 点,笔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如下定义:所谓隐性思想政 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在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利用教育主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 方面的隐性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无意识被教育的情况下获得 教育者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内化之,是对显性思想政 治教育的补充。二者是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共同教 育目的引导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宣传、党校 培训课程的开展、校园学术报告等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它是校园文化的一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方面。本文所研究 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为教育载体,实现校园文化 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当它有了明确 的教育指向性,蕴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时,才符合思想 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才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也正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充当其载体, 传递不同的信息给受教育者,这是一个复杂的且必须可控的 过程。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好其载体的作用,充当 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让两者能够互相参与、互 相作用,为它们提供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 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对大 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既然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更是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隐性思想政 治教育开展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面。将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利用高校 文化互动性高、渗透性强等特点,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影响 着在校师生,乃至影响着整个学校,这是对原本枯燥乏味的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补充,会使原本缺乏生机的校园变 得更具动力、更具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气息。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会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与高校校 园环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到一起。如积极向上、 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 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覆盖面广是校园文化的特 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能使其隐性教育的作用得到全面实 现。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缺失 的现状高职院校当前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是国家管理和发展46 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它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 仅是国家未来的技术精英,还是具备相当职业素养、道德修 养的技术精英,这确实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更离不开与校 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投入大,设备齐全,但缺乏 个性高校底蕴之所在是个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人校之 初对学校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对校园文化的了解之上,学校的 师资、教学软硬件等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了解清楚,因此, 学生了解学校是通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来实现的。可 以说,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优秀,就看学生置身其中, 能否就被它独特的、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所触动。

(二)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忽视观念 是行动的先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一直占主导地位,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受到严重 的忽视,一些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一方式的重要性。尤其利 用校园文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这样的利用更是难以实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并不 能完整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谈不上 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直接导致隐性思想 政治教育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开发利用不足。因此,必须增 强教育者的自觉开发和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意识, 树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由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生置 身于大学校园中,所接受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理性且正规 的那一部分内容,还包括其他各种非正式因素潜移默化的影 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中所蕴含的 丰富而又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要认识到高校自身 校园文化建设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三)校园活动形式多样,但内容相对贫乏高校是高素质 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生平时除了接触专业知识,丰 富的校园活动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的作用,它不 仅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好处,也是学生培养其兴趣爱好、发 挥特长的重要途径,更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

但高校校园活动存在数量多、样式多、质量档次不佳的现状, 从活动内容来说,只能用贫乏两字形容,多种雷同的活动开 展在各地的校园里,校园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正被不断 弱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未利用好网络宣传主阵地网络科技 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 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正是学知 识、接轨社会的重要时期,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 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宽带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世 界中的生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虽然现在各大职 业院校都在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硬件和覆盖面都得到最大提 升,但在网络页面、信息传播速度上仍然较慢,不但不能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同时也弱化了网络传播正能量的速 度和效果。

五、基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 策 (一)增强教育者开发利用高校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 和利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能力,它是教育 者运用各种知识,独立有效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课程本身设置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学生 难免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要将课程教学内 容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而其他教师、管理 人员、服务人员也应积极拓展、创新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因此,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 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融于日常教 学和管理中,这需要提高教育者的创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和表达能力。首先,教育者要发挥其创造性,将高校特色校 园文化资源结合并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看似无意却是有 意地提及校园文化中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内容,容易激起学 生爱校热情和自豪感,进而上升到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 培养;
其次,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学校校园文化 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学生的兴趣策划教 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口头和 文字表达能力,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彩内容讲授得有声有色、合情合理、精辟透彻,使学生听的有兴趣,并将学 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资源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后完整地见诸文 字,通过报刊、广播、文件、网络等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因此,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不断加强开发和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培养一支既 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 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不仅要 充分利用一些传统载体,还要善于开发利用一些现代新载体, 通过这些种类繁多的载体将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营造在学 生学习生活的周围,以合力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目 的。譬如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海报、校园网络论坛等,宣传 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奋斗历史、宣传校训、宣传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形式增加与学生接触的频 率和覆盖面,反复地、综合地、累积地宣传强化,把教育的 时空延伸到课堂之外,真正做到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发挥师生群体的行为示范效应,实现行为育人校园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主 要是指如何规范广大师生的日常言行,主要对象包括教师和 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以教师和个别学生为榜样对身边每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影响 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教师要举止庄重、谈吐有理,学生才 能尊重教师,这才会相信他教授的知识。因此,实现行为育人。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必须树立身教为先、身 教为重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是指用自身的行动来得到 学生的敬重,使学生视其为表率,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讲授。

同时,学生“朋辈”影响也会起到相当的群体行为试范效应。

朋辈之中行为得体、思想高尚者,将其先进事迹当作典型, 形成相应材料,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冲击受教育者的认知系统, 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 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 所,它并非只是作为一种静态的物质而存在,它也反映着大 学的文化与精神。校园物质环境积淀着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 价值,承载着大学精神,具有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校园物 质环境能够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 熏陶,在无意识间体验大学的凝重与渊博。因此,必须建设 好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布局、文化设施等物质环境。充分开 发与利用校园物质环境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努力创造积极健 康的校园物质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物质环境中传统历史文化 对学生的隐性教育作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