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_创业经典案例大全】 民间借贷案例 经典案例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_创业经典案例大全】 民间借贷案例 经典案例

来源:婚礼 时间:2019-08-03 15:32:24 点击: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_创业经典案例大全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_创业经典案例大全 无论哪行哪业,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创业,不是每个人 都会成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故事案例典型。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1:中年夫妇放弃工作回村创业 小小果园寄托致富 梦想 今天,走进洪梅镇洪屋涡村凡屋角衬姨番石榴果园,见到新世纪水晶、 台湾珍珠1号等番石榴已茁壮成长,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一片丰产景象。衬姨 夫妇正忙着采摘番石榴,为客人将鲜果打包。看着番石榴丰产,衬姨夫妇心里偷 着乐,他们没想到小果园竟然带来大收入。

果园负责人衬姨:“我们现在规模也不算很大,大概有8亩那样,我们 是自己种的,现在摸索出来可以控制好分阶段,全年都可以挂果,全年可以挂果 的情况下,不间断地供应市场,我觉得是有这个市场的。” 有着多年种植农作物经验的莫卫锋是衬姨丈夫,他一心想着要创业。

他们认为要创业的话必须通过种植经济价值相对高的经济作物作为发展目标。最 后他们决定种植收成较快、有降压降脂降血糖功效、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番 石榴。夫妻俩说做就做,2011年初,衬姨夫妇向村子里的农户以每亩1000元/亩 的价格租了8.5亩农地,并经亲戚介绍从番禺购买到优质番石榴果苗,正式组建 夫妻档果园。

果园负责人衬姨:“因为我们经过调查之后,觉得这个番石榴本来有 一个药效,比较健康,所以我就觉得这个番石榴应该很有前景,所以我们决定种 这个番石榴。” 今年41岁的衬姨透露,她是从望牛墩漕窖村嫁到洪屋涡村的,她以前 是某企业的包装工,每月领着3、4千元的工资,工作很清闲,但后来为了支持丈 夫创业,随着果园果实大量上市,她就辞掉清闲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果园的管 理中。

果园负责人衬姨:“我原先在厂里做,我是在厂里做包装工的,比较 轻松的,但是我老公喜欢创业,他喜欢种植这方面,既然他下定决心做,我肯定要去帮他,他自己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 刚开始种植时,他们遇到不少困难,比如病虫害及烂果等问题,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夫妇通过广泛关注农科技术方面的信息,积极主动向一些经 验丰富的果农讨教,参加培训班及技术指导座谈会等。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多方的 取经学习,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并熟练掌握了番石榴的种植技术。

果园负责人衬姨:“他(我老公)原来对种植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他 现在经过去学习之后,对这方面都了解加深了,对我们的种植都有很大的帮助的。

(农技)对我们帮助也很大,首先他们有时有技术指导,我们有什么困难,他们也 会过来帮助我们了解解决,叫人过来帮我们宣传,好感谢农技。” 从2011年至今,果园已经营了5个年头,有过3年的收成。平均亩产量 4000多斤,除去损耗,按每斤均价4元的价格售卖,亩产值可达到1-1.5万元。最 初他们销售果品的渠道主要是自主销售。目前,他们还跟上了电商的步伐,让亲 戚将果品刷进微信朋友圈,发动更多的亲朋好友前来采摘或在线订购,经过微信 朋友圈的推介,最远的订购商去到了上海。

果园负责人衬姨:“最大的困难,首先它那个质量要保持,然后我们 开始摸索的阶段觉得比较难,现在我们摸索出用那个农家肥,可以保持水果的质 量,又爽又脆,第二个我们的销量那方面,单靠在市场上卖比较有限的,我们想 在网上、电商这些渠道来,以及宣传一下,让多些人知道来我们这里采摘。” 为了保证果子的品质,他们坚持施放自己堆沤的农家肥,坚持幼果期 开始套袋,减少农药用量,保证果品安全健康无毒。接下来,他们还将通过测土 配方实现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灌溉等方法,解决春季 果实有松发感、果实表皮有黑点、内里有糖心的难题,提升品质。

果园负责人衬姨:“希望我们的番石榴质量更好一些,以及销路更广 一些,不愁卖。” 天道酬勤,几年来,衬姨夫妇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梦想的起飞,也赢 来了番石榴果园的累累硕果和无限生机。希望他们能够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更好 地打开销路,扩大种植面积,将果园发展壮大,实现创业致富梦。

果园负责人衬姨:“下定决心做一样事情,要决心做,到时候成功与 否,这要看自己的努力了,我觉得坚持应该可以的。我觉得刚开始每个人都是不了解都是怕的,但是决定之后,像破釜沉舟,下定决心投入下去,应该也会很成 功的。” 据悉,近年来,洪梅镇高度重视高效农业的发展,积极加强对种植户 的政策宣传、技术支持和指导,鼓励引导他们转型升级,引导他们畅通销路,让 种植户对种植更有信心,扩大种植面积,推进农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通过创 业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创业故事案例典型2:90后大学生创业 从“天之骄子”到“破烂王” 弯下腰他没觉得丢人 一个雨后的上午,来到了刘柏然家。与印象中的废品收购站大相径庭, 这个院子干净利落,废品全部打包码放整齐;一个简易的篮球架下,一个大男孩 正在练习投篮,他就是刘柏然,阳光、帅气,一身朝气。

“下雨了,难得休息,难得打球!”刘柏然笑着打招呼。一场降雨,让 这个90后男孩的生活暂时回归了爱打球、爱运动的本真。

今年23岁的刘柏然2015年毕业于辽宁工大建筑工程专业。从大学三年 级开始,他每天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与废品打交道。毕业后的他更是在一片嘘声 中,放弃“天之骄子”的身份,做起了专职的“破烂王”。

“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面对问题,刘柏然轻松一笑,“按照传统观念, 大学毕业就应该做白领,考公务员,这样好像才体面,不过对我来说,这样的生 活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我想自己创业。” 毕业的时候,刘柏然也有去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不过,他却放弃了, 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收破烂”。因为他“不觉得收破烂有多低气,凭自己的劳动改 变生活,没什么不妥!”而早在大三的时候,刘柏然就已经是校园“破烂王”了。“那 时候,就想通过自食其力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刚开始弯腰捡破烂的时候其实也 有一些压力。”刘柏然透露,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在学校宿舍里捡矿泉水瓶的时候, “感觉很多人盯着自己,也有些难为情,不过转念一想,弯腰也是一种自食其力, 大家都一起上课,而我已经开始在挣钱了,有什么可丢人的呢!” 自此,校园里、宿舍里经常出现这个低头捡废品的身影,他的举动也 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同学们也习惯将废品攒着留给他。收废品因为心中有爱 与刘柏然聊天,你会发现,这个90后男孩有着同龄人少有的稳重和成 熟,有着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的心智。当初,刘柏然选择收废品,其实源于家庭的 变故。在人看来,这是因为对父母的爱,而对刘柏然来说,除了爱,还包含了一 种责任。

5年前,刘柏然的父亲突然患上白血病,那时他正在读高三。“忽然感 觉天塌了,爸爸躺在医院做化疗,妈妈偷偷以泪洗面,家里的积蓄很快就花完了, 后来把房子都卖了。”刘柏然说,面对家庭变故,他感到自己作为男子汉,一定 要承担点什么。高考一结束,他瞒着家人偷偷跑到一处建筑工地打工,晚上回家 后说自己和同学在一起。填报志愿的时候,作为体育特长生的他面对体育专业分 80分、综合成绩400多分的省外一本线,毅然选择了放弃,报了家乡的大,“我知 道家里离不开我,离家近我方便照顾他们。” 大学期间,刘柏然省吃俭用,依靠在校园收废品的收入完成了学业, 有时还要贴补家用。而他的父亲依靠顽强的毅力,经过坚持不懈的治疗,身体也 渐渐恢复。

有了校园收废品的经验,毕业后的刘柏然准备继续“破烂”事业,然而, 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上学的时候就当锻炼自己了,可毕业之后 还做这个,我们心理上也有些接受不了,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收破烂好像不是太 体面的工作,其实更希望他考个公务员。”刘柏然妈妈说,为此,她还给儿子买 来了很多应试书籍,希望儿子考取一个像样的职业。

然而,刘柏然却笃定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收破烂怎么就丢人了呢为什么要死守着面子不放,我不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也不 怕吃苦受累,每一个‘废品’都有它再生的价值,做好了同样可以变成事业!”面对 父母的反对,他这样劝导。看他收废品的心意已决,父母只好放弃了当初的想法, 开始全力支持儿子的创业梦想。2016年夏天,当大学毕业生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时, 刘柏然一头钻进了“废品堆”里。

要创业决不轻言放弃 “你怎么还在收破烂啊”以小摊贩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的刘柏然总会 收到许多惊讶的目光。经历过最初的生涩,渐渐地刘柏然认识到,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管学历有多高、理想有多么宏大,都必须 要从最底层做起。”刘柏然说,正如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理想一样,收废品也是 他的理想。他要做的,就是把大学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收废品行业当中,科学地、 高效地去收废品。

他说自己喜欢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感觉,“有成就感,也能磨炼自 己,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一步步变为现实。

“收破烂”的辛苦不言而喻,今年的六、七月,辽宁工大校园毕业季, 大量旧物、旧书要回收。天刚亮他就来到学校,晚上常常要忙到后半夜,接货、 过秤、付款、分类、包装,想歇会的工夫都没有,忙得“昏天黑地”。不过在刘柏 然看来,这样的日子虽然过得累一点,但却分外充实。“看似是谋生,对我而言 其实变成了一项事业,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多少之分。” 在刘柏然的废品收购站里,各种废品码放整齐、分类明确,看上去杂 而不乱。而对这些废品的去处,刘柏然有自己独到的生意经。“很多都通过网络 销售,有些书籍还是七八成新,作为废品有些可惜了,正在联系二手书网站。” 眼下,刘柏然想成立自己的废品回收公司,通过网络扩大商机,但也 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瓶颈。“我想扩大规模,但需要场地、仓库,流动资金,希望 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创业增加一些动力,因为我想要通 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让人们重新看待这个行业。” 脚踏实地的刘柏然用行动告诉我们,大学生收废品不丢人,当废品才 丢人。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 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想当年,北大学生卖猪肉,质疑 声四起,但如今,他的猪肉店开了200 多家连锁店,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很多质 疑他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倘若他过分强调自尊,不愿放低身份去做事,是不可 能在平凡的职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的。

废品回收,让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既帮助社会节约资源,又支持绿色 环保,而且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走上致富之路,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总比那些宅 在家里啃老,或者甘当社会“废品”的人强得多。我们应该佩服这么一种人,他们 靠自己的双手,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为生活不断打拼,这样的人更值得尊敬。创业故事案例典型3:青蛙养殖年产200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说的“蛙”,就是咱们常见的青 蛙,俗称田鸡。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的陈冲和普通男孩一样,喜欢钓鱼钓虾。40 岁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了青蛙养殖的他毅然辞去了外地的工作, 回到家乡———沭阳茆圩乡,开始了他的青蛙养殖路。

6月21日上午,记者在沭阳县茆圩乡一家特色养殖场里看到,一大片 覆盖着纱网的钢架大棚下全是一个个小水渠,水渠的周围被绿色的渔网包裹着, 网里就“藏着”今天的“主角”———青蛙。

“扑通,扑通……”走进大棚后,一只只身披绿衣、头大眼圆、活泼机 警的青蛙正呱呱叫着,察觉有人到访纷纷跳入水中。“青蛙喜欢白天睡觉,晚上 活动,一旦听见声响便立刻躲避起来,搭建这些网是为了驱除青蛙的一些天敌, 同时给它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能让它们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眼前这位正在 忙前忙后的就是主人公陈冲,今年43岁的他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陈冲告诉记者, 萌生养殖青蛙的想法主要源于青蛙的效益。

“青蛙比牛蛙口感好,肉质鲜美,在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高。

但是野生青蛙是国家保护动物,根本不允许食用,现在养殖青蛙处于供不应求的 状态。”认准了养青蛙这条路子,2015年,喜欢尝试新事物的陈冲,不顾家人的 反对,投入十几万元,购买了青蛙苗,开始养殖。

然而,创业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顺利,由于不懂技术,没过多久,陈 冲池塘内的青蛙苗就出现了问题。“蝌蚪还没长成蛙,就死了好多,当时真是欲 哭无泪。”可是陈冲并不认为自己不行,出现问题就要解决它,可是该从哪方面 入手,一时难坏了陈冲,他一遍一遍地研究青蛙养殖的相关书籍,向有养殖经验 的前辈请教,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凭借一股韧劲,陈冲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了养殖场和书桌前。经过两年的发展,运用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陈冲养殖 的青蛙年产值达200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我手里拿的这个青蛙,要是再喂点食,就可以销售了,现在有客户 出价每千克46元我还不愿意卖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冲家养殖的青蛙品 种主要以黑斑侧褶蛙为主。对于青蛙的经济效益,他算了一笔账,饲养成本是1吨青蛙大致用料8000元左右就能到售卖期,按照平均每亩地养1吨青蛙来算,除 去成本也能净赚5-6万元,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陈冲的特色养殖引来了附近各村乃至周边乡镇很多慕名前来参观学 习的人,正在田间咨询养殖青蛙技术的茆圩乡厚邱村的陈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也养了20亩的青蛙,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就来找陈冲,他都 会手把手地教自己。

如今的陈冲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饲养青蛙的方法,养殖之路越走越 宽,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60余亩,对于现今小试牛刀的成果, 陈冲坦言,一个人发展成不了“气候”,只要有想一起发展青蛙养殖的,他都会毫 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养殖户,让养殖户们少走弯路。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冲信心 十足。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