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人本主义的安全管理]

[人本主义的安全管理]

来源:会议 时间:2020-01-19 07:50:12 点击:
人本主义的安全管理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广义的企业安全管理包括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还包括企业自身的安全,主要是指企业资源供给的安全、企业经营的安全。

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前者,即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建设过程中人身、设备以及系统的安全。电业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各类电业规程、导则、条例、规定上。但是我们在多年的事故教训中也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用企业文化这个内在的链条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

一、人本主义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流派

发端于19世纪的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以及诞生于120多年前的电力工业所导引的又一次产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管理应运而生,因为管理的本义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所指的职能或基本活动之中。

1911年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海斯格·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科学管理时代的确立。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工厂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关系,工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做着同一件工作,他们倾向于“磨洋工”的方式工作,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消除这一现象。为此泰勒提出了在工人和管理者双方之间掀起一场思想革命,其方式是通过明确的规定来提高生产率的指导方针,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4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替代老的经验;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能胜任的各种工作承揽过来。

泰勒还以自己做的实验,来测验工人的劳动产量、单位劳动时间,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制定出定额,施以激励的工资计划最大限度地取得了高的劳动生产率,所以经典研究者把泰勒创立的制度称之为血汗制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实质是把参与工作的人视作方法管理的对象,工人只有照血汗制度的规定付出劳动的义务。

管理者是同人们一起实现组织的任务,因而一些研究者从组织的人力资源方面来考察管理,发现了人的管理领域的理论和人力资源方法,早期美国人罗伯特·欧文提出要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关心雇员,既能为管理当局带来最高利润,又能减轻劳动者的痛苦。而最早认识到应当从个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考察组织的学者当属玛丽·帕克·新莱特。她认为,组织应该基于群体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个人的潜能只有通过群体的结合才能释放出来,管理者的任务是调和与协调群体的努力,管理者和工人应将他们看作是合作者,看作共同群体的组成部分。新莱特的理论更高于人本主义的思想。

企业管理的理论同社会哲学、伦理学、行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一套管理理念。亚伯拉罕·马斯洛从理论上提出了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迈特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高级的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而低级需要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马斯洛的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特别是实践中的管理者。管理者认识到要试图改变他们的组织与管理效能,就要消除雇员们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障碍。

道格拉斯·青格雷戈则创立了X理论和Y理论,一种基于人性两套系统性的学说。

所谓X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建立在四种假设条件上即:

(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会逃避工作;

(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3)员工只要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而Y理论则是基于一种人性积极的观点,它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

(1)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样自然;

(2)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完成任务;

(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

(4)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这些都会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上述这些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第一,把员工不仅看作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人人都是管理者,我

们把它称作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

事实上,管理的过程、行为及其管理的结果本来就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是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组织中都有所谓的管理者,管理也就是对各该组织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及各种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以最少的要素投入实现或转化出最大产出的目的。

二、人本主义的基本指向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在更深层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常是以一些量的指标来衡量的,例如摄入能量水平,平均居住面积,平均寿命,受教育程度,电话、小汽车的人均拥有量等等,而这些指标又都与个人有关,就是说人民的生活水平总是以单个人所拥有、享有的物质、精神财富含量相关的,因而在这里就引出了私人(个人)的利益的概念。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人民的抽象概念掩盖了单个人体的具体概念,用人民的生活水平,去诠释个人享用的生活水平,这就使我们的工作往往出现偏差。例如在批判“个人主义”的思想浪潮中,个人的兴趣,积极性和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权益的冲动被泯灭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压抑。在媒体上出现的摒弃个人主义大公无私做出巨大奉献的英模人物往往成为“超凡”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与广大的普通群众距离很远,对他们的行为缺少人性化的分析,从而失去了典型的意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突出强调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把我们的新的发展观的落脚点放到了个人和个人的集合体社会层面。这是党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一个重大转折。

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是构成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应当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企业管理首先树立的管理观念。

2、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树立的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不论他在企业管理链条中承担什么职责,他都是一种人力资源,要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展演,我们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知识的获得权、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管理者(具体管理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批准的政府机关),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首先要将必要的管理知识,传授给每一位企业的员工,使其都有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企业的负责人也必须懂得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文化、业务教育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对员工的恩惠,因此企业的教育培训计划应当是企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企业决策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加快和畅通企业的信息流,那种过去年代把普通员工视作阿斗,让他们只有执行决策的份,而无知情的权利早已过时,员工参与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企业的治理法规中应当有所规定。

第二,为员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明智慧的舞台,提供员工为企业管理献出能力的渠道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电力工业的工艺过程中更多地不是体力劳动了,自动装置、控制设备、计算机大量应用于各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之中,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潜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具体的管理设计应当为发挥员工的智慧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人机对话的条件。在我国企业发展史上曾经较长时间发挥作用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都曾为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发挥过作用,在西方经典的经济理论和一些实业家们的实践中也都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提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要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条件。

第三,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把企业当作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基层的细胞,在较长的时间里,阶级斗争的各类政治运动贯穿于企业的历史进程中,亲历过这一过程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人与人之间不敢讲真话,唯恐被误解成反党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思潮,最基层的生产班组也被施以突出政治的各项活动所左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把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恢复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基本功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成为其重要的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包括团结友爱的爱心,坦诚豁达诚信,互帮互助的友情,刻苦好学的气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确立企业文化,我们还要把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贯穿于其中。

3、重视团队的作用

在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专门把建立共同愿景发挥团队精神列为企业管理五项修炼中重要的一环。电力工业是一个技术构成较高,各工艺环节紧密联接,协调配合的产业,因而发挥团队的作用更显突出。

发挥团队的作用是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历史经验总结,在当前要进一步发展团队作用,我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确立企业文化,它们的高度融合就成为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内部各要素整合的纲领。它们的结合是发挥团队精神的支柱和鲜明的旗帜,没有这样的支柱和旗帜,就不足以凝聚员工,就不能形成合力。

第二,企业组织扁平化。随着信息源的开发和信息源的扩充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决策——指挥系统,已经显现出其效率低,保守的缺陷。现在不论各级领导甚至普通的员工在信息的获得上有了很大的共同平台,谁也不比谁占先,当然,随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上网这种平等性更加明显,把企业的某些具体决策授权给事业部的已经具备条件,于是企业组织扁平化就可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加强班组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单独作业能力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基本功,不论是发供电企业,还是施工修造企业,大量的作业是落实到班组的,班组是企业管理的细胞,运行管理、工程管理、工艺管理是如此,安全管理也是如此。加强班组管理,关键是选好班长,班长选用要突破过去的老经验老模式,要选派有学历、懂管理又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工担任。

4、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要做一些调整,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工作部门的职责,其次对于设备和系统发生的事故要客观地对待,我们在过去一段较长时间内对电业安全的责任压得太重。电业是一个高事故风险的行业,设备的损坏往往不是一个工位的暂停工作(如机械加工业那样),而会殃及电网的短路,造成多个工位的暂停工作,甚至会影响到系统。而电业的事故又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强调的是控制或降低事故的相对频繁度——通常用故障强度的概念来表述,对个别事故的调查分析是为了探求其内在规律。第三我们要从大量的事故中提炼出统计规律而不过分强调个人的责任,因为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可以较好地避免因为个人违章而招致事故的可能。

三、用人本主义理论和实践指导企业安全管理

  用人本主义理论和实践指导企业安全管理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我们共同探讨,而且这种探讨也刚刚开始。我认为可以从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的人本属性上去加深认识,不断实践。

  1、人身伤亡事故的零指标管理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人身伤亡事故是难以避免的,而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仍应确立人身伤亡事故的零指标管理,这是企业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追求。要做到伤亡零指标,就必须跟随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分析威胁零指标实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建立新的事故统计评价体系,放松对事故责任者的惩治代之以提炼规律,完善制度,重视激发员工内在活力,使安全措施的落实处于主动之中。新的事故统计评价要着眼于对重大的倾向性的多发事故的探究,对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新的统计分析体系要突出员工通过事故的统计分析启发心灵感悟,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个企业一年中的发生的各类事故,要求不只是专业管理部门的要做统计分析,要求大部分班组长都要带领班组员工进行分析,建立分析模型可以不设任何框框,让员工尽情发挥,使统计分析成为一种员工自我教育、启发心智的过程。

  3、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发挥员工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要相信大量的事故是可以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加以防范的,因而企业安全管理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针对事故易发环节制订用科技手段来防范的计划,这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物质基础。

  4、加强安全设防水平与投入的综合分析

  企业安全设防水平与投入的资金、人力有正相关关系,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安全与经济的关系,一般地讲企业的安全度越高,其安全的机会成本就越低,反之就会增高,而企业的安全设防水平越高,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高,因而其平衡点应当是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由于事故所增加的支出相平衡。一些实证技术学派专家曾经试图创立一个方程式来解出因为开关故障而导致停电损失和为提高开关的可靠性而增加投入的最佳点,这需要大量的诸如单位停电损失,开关的可靠性函数及可靠性与投入的相关关系等数据,而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又相对薄弱,此外一个企业的安全相关因素很多,要列出一组这样的多函数并上机计算是一个相当繁杂的过程,需要我们着手研究。

  5、企业危机管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变幻的环境之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企业危机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归纳来说,不外以下的表现形式,即信誉危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财产危机,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由于电力的输配销售是垄断的,因而一般不会发生企业倒闭破产的危机,但电力供应的暂时中断有可能危及经济和社会,所以电力企业危机是一种更为紧迫的危机,主要表现形式则为:

1)电网运行的失稳从而导致电网瘫痪或局部的大面积停电,殃及社会安全和经济损失;

2)电力事故造成电力主设备的损坏;

3)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原因造成人身的伤害;

4)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核辐射、重污染物的泄放。

  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把危机管理列为重要内容,为此要构建企业危机的管理体系。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危机预防,其主要措施是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把危机的发生视为一种可能的常态,危机预防要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和制订方案。

  第二是危机感知和信息传递。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测预报和危机的预控。危机信息传递,要做到人员传递关系和传递技术保障的落实。

  第三是危机处理,当危机发生并经系统传递至最高指挥者时,要启动危机处理程序,这一程序是预先编制的各类预案中的一个,但任何时候都会有例外发生,此时要靠指挥机关参谋人员的谋略和指挥者的决断。

  危机处理的原则首先要顾及公众利益,人的生命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危机处理到一定阶段时应向公众发布,开解正确的信息传播渠道,向外发布的信息要真实、真诚和准确。

  第四是总结,以调查分析,损失评估,处理过程评价,经验教训,汲取以及对危机处理预案的校正等。

  6、差错管理

  大量的事故表明人为事故的发生均有其前兆,其中之一就是差错,而差错的发生又与人际交流、领导决策、工作负荷分配以及工艺不合理制度漏洞等因素有关,因而消灭差错或大量减少差错将是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http://www.yytv.com.cn”版权所有

  差错虽然多种多样,然而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于人员的注意力分配不当或注意力分散或疲劳招致的注意力短暂缺失所造成的,并不是所有差错都会发生事故,但任何事故中必有差错的因素在内,此外还必须分析差错是违规故意还是非故意的习惯所致。

  差错管理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是规范化,电力是一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要坚持凡能由机器设备代替人力劳动的工艺都应实现非人工操作,而凡需人工操作的任何工艺都要规定规范的操作程序,多年行之有效的两票三制在任何时候都要强调执行。把各级各类检查单引入电力企业的运行检修和工程施工之中。

  二是科学地分配好工作,提高团队和个人预防差错的能力,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不要使人员过于劳累,特别是脑力劳动,一旦感到吃力的时候,差错就会出现,工作要忙而有序,现场要整洁卫生。

  三是提倡人员的互防互纠,人的智力总会有差别,人的经验也有丰贫之差,先察觉到差错的人要提醒和帮助其他人防止差错,喊话和复颂,交叉检查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