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四个意识【生命意识缺失下高校生三生教育创新】

四个意识【生命意识缺失下高校生三生教育创新】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2-03 07:47:17 点击:

生命意识缺失下高校生三生教育创新

生命意识缺失下高校生三生教育创新 生命意识缺失下高校生三生教育创新范文 生命意识是生命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是生命为了 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生 存价值的感悟。生命意识主要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 亡意识等。在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 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精神家 园的失落,特别是受各种不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冲击,人们 开始怀疑生命,漠视生命,甚至否定生命。这种生命缺失现 象在大学生中表现为屡屡发生的自杀事件、伤害他人的暴力 事件、消极颓废、浪费生命的现象等等,而且这些现象还有 上升的趋势。

这种现象与我国教育过程中缺乏“三生教育”(生命教 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及成长中社会大环境价值取向有 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从改善社会教育环境出发, 加强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珍 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目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可归纳一下几种类型:
(一)怀疑生命 生命是由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等构成的连续过程[1], 生命的生长过程是艰难的,漫长的,充满着危险,生命过程 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生命的终止。21世纪,人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 机,自然灾害、疾病让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无奈;

道德价值观的巨变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 命观;
精神家园的失落,导致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不解。种种 生存危机的存在,让人对现实生活感到无奈,对未来感到迷 茫,甚至开始怀疑生命。“我是谁?”,“人到底应该为什 么活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成为困扰了无数人的人生命题。对于处在人生特殊时期的大 学生而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家庭贫困、 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 挫力,当个人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怀疑生命的意义与 价值,甚至轻视生命。

(二)漠视生命 大学生中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比较常见,如同 学之间不能很好地相处,经常发生口角、彼此谩骂、讽刺挖 苦或冷落,甚至打架斗殴,遇到挫折时会选择攻击他人或伤 害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而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和社会 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另外,大学生无视交通规则乱穿马路、 对残疾人、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一切都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和践踏,不尊重自 己和他人的生命,不理解生命的意义。漠视生命必然会带来 个人情感经验的缺失,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缺陷,严重 的甚至会发展到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否定生命。[2](三)残虐生命 大学生残虐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刘海洋“伤熊事 件”、张亮“虐猫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河北大学 “校园车祸”案,还有发生在2010年10月20日晚上的大学生 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案”,当时,药家鑫开车撞上骑电动车 的张妙后,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他不但没有及时 将伤者送往医院,反而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 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利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对倒地的张妙 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后又撞伤 两人。这些无端剥夺他人生命的暴力事件,反映出了当代大 学生对生命的冷漠,生命意识的缺乏。

(四)浪费生命 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消极颓废、空虚无聊、精神 荒芜等浪费生命的现象。现在的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 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是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 命运和创造生命的奇迹,而是不思进取、浪费生命、游戏人 生。“郁闷”、“无聊”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他们把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网吧,沉迷于网络,整天上网聊天、看电 影、玩网络游戏等等;
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花前月下;

还有一些大学生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荡、浪费时间、消磨 时光,他们经常会埋怨大学生活痛苦无聊。浪费生命,游戏 人生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表现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

(五)否定生命近几年,时常发生的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反映了大 学生由于生命意识的缺失而导致对生命的否定,目前,自杀 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大学阶段是矛盾冲突 比较集中的一段时期,比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 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生活节奏越 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 观存在,一些有害信息也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当个人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他们不是积极寻找和谐 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选择了自杀或杀人的方式,他们宁可 选择毁灭生命来表达一种最强烈的抗争[3]。

于是,有些大学生因为感觉活着没意思而自杀,有些因 为成绩不好而自杀,有些因为失恋而自杀,还有因为不愿意 当公务员与家长争吵而自杀等。2010年对广州部分高校大学 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0.71%的大学生表示当遭遇挫折时想到 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28.6%的大学生“偶尔有”或“经 常有”自杀念头(比例高于国内其它报告),5.79%的大学 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中国成高自杀率国家, 25%的大学生有自杀念头[4]。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是自杀 的高危人群,从本质上说,大学生选择自杀或杀人是对生命 意义和价值的根本否定,更突显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严重缺 失。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一般来讲,导致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二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 响和暴力文化的日益泛滥;
三是高校“三生教育”意识的缺 乏;
四是自我价值认知的偏差。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家 庭是他们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第一空间,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正 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 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和世界观;
不良的家庭氛围或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大学 生形成不健全的心态和畸形的人格品质,他们漠视生命、无 视生命的价值,甚至采用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目前 我国很多家庭夫妻关系紧张,离婚率较高,在这种不完整的 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心、体贴和爱护, 或者从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转变为遭受一方粗暴的打骂虐 待,被无意识地灌输了父母之间的仇恨,从而给他们心理造 成严重的伤害,导致感情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形成不 良性格和叛逆心理,使他们感到情无所系,心无所依,感受 不到生命的重要和美丽。

(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暴力文化的日益泛滥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生活节奏日益 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社会观念多元化, 社会上存在不公、腐败和其它一些丑恶的现象,还有各种利 益的角逐,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现实时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对社会产生严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前途感到失望和迷茫, 对生命价值的感知日益麻木。另外,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媒体 的飞速发展,网络和媒体对色情、暴力和自杀等信息大肆渲 染和不恰当报道,特别是在大学生沉迷的虚拟网络游戏中, 暴力信息、漠视生命、肆意践踏生命的行为变得微乎其微, 这些不良的文化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心理暗示,如果长期处在 虚拟的暴力氛围中,会使大学生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无视现 实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从而导致大学生生命意识严重缺失。

(三)高校“三生教育”意识的缺乏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 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挥,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行 为。”[5]然而,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注重科学 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传授,对大学生实行标准 化、统一化模式的培养,使得高校成为“批量生产”大学的 工厂,对于生命教育、生存训练、生活能力培养等与“三生 教育”相关的知识则涉及不多,甚至一点没有,这种教育的 目中无人和生命意义的淡漠,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活中的 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还导致学生既不 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 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6]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 出现情绪波动、逃避和退缩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甚至走上轻 生的道路。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高等教育,在传道 授业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从而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7]。

(四)自我价值认知的偏差 21世纪的大学生,个体自我价值意识带上了浓厚的功利 色彩,他们自我价值意识很强、独立、有个性,他们在人际 交往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 少尊重他人,缺乏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这些以自我 为中心的大学生平时不擅长与他人交流,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及时从同学、朋友和老师那里得到 安慰和帮助,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容易产生悲观消 极的想法,当感觉到生活没有意义时,就会采取极端的方法 以求解脱,即使这个时候,他们也只考虑了自己的解脱,而 不去思考这种行为对亲人和社会产生的伤害。

三、开展“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云南省早在2008年2月就正式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 中实施“三生教育”的理念,并于8月开始实施。所谓“三 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8]生命教育 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 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 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 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 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温家宝 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学生不仅要 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在 高校开展“三生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完整的“三生教育”体系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 育人的核心力量,开展“三生教育”,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 的教师队伍,包括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同时,要求 所有任课教师自身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的生 命情怀,在教学活动中将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感悟通过自 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设相关课 程,构建“三生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将“三生教育” 课程安排到教学计划中,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命 知识、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等知识,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生活、掌握生存技能,进而关注、珍爱生命,树立积极 的人生观、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另一方面,在其它课 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渗透“三生教育”的理念,通过加强理 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等内容,让“三生教育” 的内容广泛地存在学生的周围。重视第二课堂,丰富大学生 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加强“三生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他们对生命、 生活的热爱程度。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成功校友与学生 面对面畅谈人生。充分利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 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三生教育”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 演讲、朗诵、文艺活动、游戏、征文等等,丰富学生的课外 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生命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接触社会、 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应突 出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依托 学生社团开展与“三生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 环保协会,开展绿色环保宣传、节能节水宣传;
通过红十字 协会开展义务献血、禁毒宣传等相关活动;
通过青年志愿者 协会等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讲、走访敬老院、孤儿院等活 动。另一方面发挥“三生教育”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 导作用。围绕“三生教育”的目标,结合学生专业,确定社 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悟生命, 学会生存,开心生活。

(三)开展生命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审美观的能 力 所谓“生命美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并实现其生命 的美感形态和审美价值的教育。[9]生命美育有助于完善学 生的人格心理结构,培养学生仁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对生命、 生存和生活的认识。开展生命美育教育就是要用美的思想去 陶冶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辨别真善美和 假恶丑的能力;
用美的环境熏陶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氛围,通过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校园 里生活的开心;
还要用美的事物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审美 能力。[10]通过生命美育教育,能够使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对 待生活,学会如何更好的生存,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生教 育”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三生教育”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 育的结合,以学校教育为引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 为保障,构建育人合力。学校教育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关 键场所,学校应该积极探索“三生教育”的载体和实现途径, 通过开设“三生教育”相关课程,举办相关活动,积极引导 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树立正确 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家庭是“三生教育”的基础, 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孩子有着潜移默 化的影响。一方面父母要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让孩子感受 到生命的可贵。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 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使孩子形成良 好的品质,正确对待生活。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快乐生活的氛围。开展“三 生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 命意识的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高等学校通过开展“三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享受生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