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革新|高校德育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革新|高校德育工作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1-29 07:50:40 点击: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革新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革新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革新范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 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 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快速 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因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新挑战。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牢固树立“学校教育、 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确保高职学 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培育特色,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是学校德育 工作的重要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育人”和“大服务”的理念, 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重视和支持,构建紧密协作的教 育网络,促进社会各方面教育合力的形成,全面服务学生的 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不仅要全面覆盖、横向 渗透,更需要内外衔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让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构建 校内外教育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 会延伸。寻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必须深入了解高职 院校的实际情况。首先,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体具有不同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从建校时间上看,大部分高职 院校建校时间都不长,与办学时间较长的普通高校相比,其 教学硬件设施、师资数量和质量、服务体系、校园环境、文 化氛围等均亟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从校址位置上看,尽管 高教园区建设在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和有效共享教 育资源方面彰显了极大的优势,但大都位于城市边缘,离城 市中心较远的地理劣势削弱了作为现代文明重要部分的城 市文化对高校的辐射和对大学生的教育熏陶功能。从教育环 境上看,新建设的高教园区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相对缺乏和 不足,周边环境配套建设不到位,往往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治安情况不理想等,这较大地影响和削弱了高校人文素质教 育效果。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负面影响较大。

尤其是节假日,学生的安全防范、心理健康教育、课余生活 的开展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这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 了更高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象与目标也有不同 于一般普通院校的地方。从教育对象上看,随着高校在校学 生人数的成倍增加,招生条件的放宽,学生类型的增多,学 生层次的分化明显,各方面的条件差异明显,给德育教育带 来新的困难。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 培养,与普通院校相比更强调技术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教育 教学中更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高职 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与理念就必须与此相一致相适应,并采 取相关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基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针对高职院校所在高教园区的特点,实施“双休日工程”,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双休日工程”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培育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 目标的一个综合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牵动全校各个部门的 综合工程,需要通过组织落实、制度保障和措施到位来确保 工程的正常运行。在纵向渗透上,突出素质教育主题,注重 形式创新,凸显时代特征,把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渗透到整 个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感知、领悟、 实践真实工作环境所要求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从而有效地帮 助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拓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 争优势和就业能力。在横向联络上,高职院校把“双休日工 程”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注重德育和德育资源的内引 外联,着力加强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 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职院 校德育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双休日工程”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起到了 积极作用。一方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双 休日工程”使广大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到了适合 自己的能够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位置,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在“双休日工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德育载体, 扩大德育阵地,注重把知识、能力培养与人格培育结合起来, 培养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载体 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就是要以维护 和实现学生的权益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 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德育 工作载体,从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面着手,以优美的校 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技能氛 围、科学的人文精神来塑造人,培育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

首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一般意义上,高职院校面对的用人单位大多为各类大 中型企业,学校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除 了自己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口程度要高,以及学 校要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外,关键还要看学校培养的毕 业生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但在实际就业招聘中,企业首 先关心的不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际技术水平,而是 毕业生是否爱岗敬业,是否有职业道德、合作精神与创新意 识。这种选人用人取向,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 与技术能力培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优先考虑。搭建“校 企合作”的平台,就是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现代企业迫 切需要成千上万具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坚忍 精神”、“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现代职业人,从而 增强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强化职业规范,提升首岗胜任能力。

其次,努力拓展“国际合作”,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 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 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1](P49)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越来越密切的交流和联系,人类 生活在一个命运日益息息相关、彼此日益相互依赖的国际大 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应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一般而言,国际化人才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能 适应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与趋势,促进国际化组织整体效能, 具有国际化理念、能力、知识、心理素质,以及特定的思想 性格行为特质和魅力,能在国际化竞争中把握规律进而创新 的高层次人才。”[2]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体验式 职业素质教育”,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引入职业素质教育 体系,重点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模型、高职学生职业 素质能力测评系统,以及以高职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职业素质 培训课程体系,努力拓展“国际合作”,培育国际化视野, 创新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三、“以小见大”,实现技术与人文教育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 而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相对较弱。有鉴于此,高 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搭建素质培育平台,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构建以 职业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首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积极搭建实践教育平台。

针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一型知识结构 的学生成长成才存在较大局限的情况,高职院校依托环境优 势,选择一批大中型名优企业和单位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 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 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 会大课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学本领干什么、怎样实 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真实答案,对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 素质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坚持技术与人文教育融通,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 育。高职院校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 程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以小见大”,促进技术与人 文教育相融合。在教学特色上,倡导艺术教育与高新技术、 工业技术相“嫁接”,以“小技艺”带动“大文化”;
在社 会实践过程中,强调艺术与技术相融,努力打造行业文化。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把美好、诚信、责任、道德引 入学生的生活,融进学生的言谈举止,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和 风格,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 康的心理素质,并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