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共同体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共同体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0-08 07:55:06 点击: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精准”是当前社会的新追求,“精准理念”对于很多 行业都有指导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极速发展,“精准” 一词也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工作和研究当中。研学共同体是学 校教学、管理、科研发展的助推器,是新形势下学校进一步 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我校(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所提出 的精准理念有助于学校研学共同体的精准定位和建构。

一、“精准”的概念及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哲学中,“精”就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 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准”可以 理解成“无限的指向、接近、达成目标”。精准不是静止不 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精准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 种追求。

“精准”应用广泛,比如“精准营销”“精准扶贫”“精 准医疗”等,美国学者奥格登·林斯利则将“精准”引入教 学领域。在当下的教学领域中,对“精准”的研究尚处于初 期阶段,多为精准教学概念的辨析,对某一学科或教学环节 的探讨。如福建教育学院梁美凤的《“精准教学”探析》一 文,探讨了精准教学的理论框架、精准教学的实践操作、精 准教学的价值及反思;
上海市普陀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雷云 鹤的《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一文,则重点 研究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和精准教学决策…… 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因精准理念的引入而产生巨大的变化。精准教学要求摸清学情、尊重差异、分层学 习,利用数据来进行精准教学定位,突破以往经验主义教学 的含糊与低效,往“因材施教”方向发展。[1]其理念对 于教学的价值大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利于理论更新和技 术发展;
其次因精准教学简单易用且高效,利于学生学习效 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再次是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精准理念下的学校研学共同体的概念和定位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其发展的 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2]高中学校对于提高学生学业质 量,实现轻负高效责无旁贷。面对教育工作新形势,我校积 极推动改革,摸索有效途径,研学共同体的思路逐渐浮现出 来。

自然地理学上有“共生效应”之说,“独木难成林,集 聚共成长”。其实,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体之间产生的 “研究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研发共同体”,也是这样 一种“共生效应”。学校研学共同体就是学校教师群体、学 生群体根据不同维度组成的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的互助团体。

共同体成员以一定主题或内容为中心,进行沟通交流,分享 学习资源,协同完成任务,并影响、促进人际交往。研学共 同体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方式,主动应对学习个性化、多 样化、信息化要求,立足教育技术新发展,是对传统行政化 学习组织行为的补充、拓展,旨在尊重师生自身特点,发挥 师生主体作用,调动师生积极性,真正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互动共进、和谐发展。研学共同体其实是开放的 学习组织形式,以互动、志趣、问题研究为宗旨,突出参与 者的选择性、学习过程的共享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 形成大研修格局。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的定位在教师的探求 中逐渐清晰起来。

1.以精准帮扶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教师研学共同体。

传统的“师徒结对”指根据初任教师或年轻教师的实际 情况和需要,配备在业务水平和师德素养等方面都比较优秀 的教师,对其进行“传、帮、带”的指导,使新教师在老教 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熟悉和掌握“教学、科研、管理” 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和加快初任教师和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 目的。[3]而我们学校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太少,四十 岁以上教师居多;
教师整体成熟度高,教师职称大多为高级 教师;
大部分教师有进一步发展专业的想法,但方向不明、 思路不清。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教师“高龄化”现象可能 会更加明显,因此单一的“师徒结对”模式是不可行的。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改进传统的“师徒结对” 模式,试行“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和“骨干教师研学共同 体”两种常规结对方式。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类似传统的师 徒结对,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是由多数高级教师组成的互助 团队,教师依据自己在教学、管理、科研这三个专业成长方 面的发展愿景,自主精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助学者,通过精准帮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这一方式也改变了传统 的教学帮扶,由学校统一实施菜单式服务,教师依据自身专 业发展需求,结合工作便利性,自主精准选择帮扶方向和指 导教师。如学科带头人希望在专业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争取 达到正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水平,学校就会根据这些教师的 专业发展意愿、专业方向和工作便利性等因素,聘请更高级 别的专家与他们结成高层次研学共同体,实现精准帮扶专业 成长。

2.以精准帮学减负增效为目标的师生研学共同体。

从教育科研的角度来看,地方教科研机构需要转换研究 思路,创新研究范式。一方面,在研究方式上要多做专题研 究和实证研究,以专题去突破“减负”之路上的关键障碍, 以实证的方式为“减负增效”呈现有说服力的数据;
另一方 面,在研究内容上要“接地气”,着力研究“减负”过程中 的真问题。[4] 精准帮学包含三个内容:一是确定教学起点,二是决定 教学策略,三是寻找最佳时机。[5]精准帮学可以提高学 习效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学习目标,其心理认同感、 成就感、愉悦感得到大幅提高,因而减轻了学业时间过长导 致的负担和挫败感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学生还提高了学习 质量,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继续探究感兴趣的学业问题,也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特长或爱好。所以精准帮学既是目 标又是手段,精准帮学是因,减负增效是果。3.以精准互动资源整合为目标的家校研学共同体。

学生教育无法单靠学校来完成,它需要社会合力,尤其 是家庭支持。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成长影响 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家校合作旨在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苏霍姆 林斯基曾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 于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教师付出再大的努力, 都不会收到完满的效果。”[6] 学校应综合考虑高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心理状态、大 城市社会环境、家长教育程度、家长参与动力与热情、家长 闲暇时间段、现有的通信技术手段等因素,把家校研学共同 体定位为精准互动资源整合。

三、精准理念下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1.精准构建多维度研学共同体体系。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学习是一定 社会文化情境下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社会协商,这种协商既 规约着知识的形成与运用,又促进着知识的整合与发展。构 建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确保了研究实施有序、结果有效, 是使研学共同体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研学共同体 研究体系应调动校内多种优质资源,形成持续研究的活力圈。

为此,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和整合资源,盘活了多种要素,初 步建立了研学共同体建设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该框架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行政层次,第二层次是学科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基层综合管理层次。这三个层 次又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创造性思维 模式来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

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关学校的发展。近几年,我校教师整 体年龄上升,目前三十岁以下的教师只有五位,针对这种情 况学校决定改进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实行“青年教师 研学共同体”和“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两种结对方式。为 制度化规范运作研学共同体,学校完善并制定了《结对制度》 《结对协议书》《结对考核表》《教师发展三年规划书》等, 集结成《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学习手册》和《骨干教师研学 共同体学习手册》。学校在学年初举行结对仪式,明确三方 责任界限。在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中,依据被指导教师在活 动参与、校内听课、区级以上公开课、教科研成果等方面的 情况,评出不同奖项。

2.重点聚焦研学共同体内的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高效教学”“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 细化,分层更细,效率更高,提高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 每一次分析会的效率,更好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合我校实际,精准教学可以概括为“目标精准、设计精准、 讲解精准、练习精准、评价精准、矫正精准”。它是教与学、 知识与技能、思维与习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结果的“合 拍”“匹配”和“对位”。

在实践中针对精准教学提出“五点要求”“五个优化”。“五点要求”一是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
二是在结构上, 教学设计精当;
三是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
四是在时间 上,时机把握精准;
五是在矫正上,配合对位精确。“五个 优化”是指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过程与方法,优化练习与作业。

2016年我校还引进了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进行海 量的数据采集、精准的数据计算与分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 在练习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矫正训练,形 成个性化的错题本。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精准帮扶”下矫 正,也可以自己在大数据系统内依托矫正性试题进行自我矫 正。

3.适时组织“精准理念下的研学共同体”交流研讨。

学术交流是任一领域的学者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接 收、使用和传播信息的交流活动[8]。中学交流活动的学 术性有待提高,因交流活动依然会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

“石城教师发展论坛”是校内交流讨论校本研修的平台之一, 而本学年主题确定为“精准理念下的研学共同体”,我校为 此举办了系列交流讨论活动。

如第一期交流主题是基于高三精准教学的“石城教师发 展论坛之温故知新”。备课组教师研学共同体既有精准计划、 精准训练、精准诊断、精准帮扶,还注重营造组内良好的氛 围,实现精准协调;
班级组研学共同体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 资源,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帮学;
家校研学共同体精准调研班情学情,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家长和教师之间实现精准互 补,共同帮学。第二期活动主题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 第三期活动主题是教师研学共同体内精准帮扶。

“渠清如许,唯有活水”,通过交流讨论可借鉴、学习 同行的先进理念,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推动自身工作的 进步。

四、总结和反思 教育教学中的“精准”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 种追求。这是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
这是因爱而生、 不抛弃不放弃的责任感;
这是对品质教学、高效教学的不断 追求。在我校,精准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建构路径和实践 依然在路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未来的发展更有挑战 性、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要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要追 求高品质的教学,要进一步推动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

■ 【参考文献】 [1]梁美凤.“精准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 究,2016(6). [2]尹后庆.质量时代的教研转型[J].人民教育,2016 (20). [3]范蔚,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的内涵及特征[J].教育导刊,2012(9). [4]肖林元.“减负”,依然在路上[J].上海教育科 研,2016(3). [5]雷云鹤,祝智庭.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 决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6]马中虎.家校互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