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论孔子的教学教育思想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论孔子的教学教育思想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0-13 07:58:19 点击: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对如何培养人才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如提倡因材 施教、启发式教育、培养完整人格、以身作则等。木文结合素质教育和孔子教育 思想进行分析论述,以找出孔子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以 及素质教育与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联系与继承 一.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使学生全而发展 素质教育重点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 展,尤其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品行修养的培养,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教书,而且 要育人。孔子长期以来从事教学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法上,总结出许多可 贵的经验,他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学会做人”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 出发点与归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沦语·为政篇》)。

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 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 位来强调的。他教育学生特别注意“行”的方面,强调言行一致性,把它作为判 断人的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之一。他主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 问》)。要求学生“敏于事而慎于言”,反对“言过其实”的人,强调“行”的 重要和多做少说。他还教育学生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尤其强调要讲 诚信,认为守信是做人的基木原则,“人无信不立”。在教育过程中,孔子还十 分注意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他提出《六经》持、书、礼、乐、 易、春秋)及《六艺》(、乐、射、御、书、数)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全面知识 与技能。若以历史的目光来看待素质教育,孔子无疑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孔 子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素质教育所达到的水平。把完善人 格作为做人的目标并把造就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的根木任务,不仅是孔子对教育思 想史的重大贡献,而且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二.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个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在注重学生教育全面 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其潜能。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 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占之道也”(《论 语·八份》)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 语上也,中人以卜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对学生的智能、志趣 和个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先进》) 孔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除了在道德上提出基木要求外,他并不要求学生改变 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辟如就“政”这一 问题,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子夏为营父宰,问政,孔子日:“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针对子夏性急且重小利而答。

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如果“必不得己而去”,则 依序“去兵”“去食”,强调了“自占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观点。孔子意在 鼓励子贡首先要牢固树立老百姓的信心。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孔子回答说:“先 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这是针对仲弓的气量小而对他提出的要求以上几人都是 孔子的学生,在回答他们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均针对各人的个性弱点指出不同的 努力方向,语言既带有勉励和要求,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孔子实施因材施 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闻斯行诸”的回答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日: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内有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公 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可见孔子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从补救其不足方面因材施教的。

“因材施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对我们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很有 意义。在很长一段时期,“齐步走”的教育模式是我们的主要教育模式,并且现 在还依然存在一些学校中。僵化的教育手段、陈旧的教育思想,以升学为教育目 标,夸大学习成绩,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个人特长的 发展。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育评估片面性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 的学生。今天,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宜”,依据 学生个体特点,实施适应个性差异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个学生,不同的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实质上就是对孔子 教育思想的继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句话放在是否 能因材施教这一背景卜,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提倡启发式教学,主张学思统一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孔子在长期的 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创造,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所提 倡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启发教育不仅是启发学生透彻理解知识,而且是启发学 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正如占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 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终身受用。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要获得 知识,就必须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子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关于“启”、“发”的论断,就是我 们今天“启发”一词的起源。愤和悱是一个人渴求知识的急切心理在外部容颜上 的表现,学生己经思考了但还没想通,这时可以去启发他,思考了并有所领会但 还不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这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 考的基础上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有目的的引导和及时的启发。学生不能 从己知的一点推导到其他,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孔子就不会再重复去教授, —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再讲,就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是违背教育规律 的。就是说学生不到想明白而又不得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又 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指导学生要在学生有了求知的兴趣、动、主动 性、积极性的时候才响 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机效没有兴趣,强迫灌输,学习效果是不可能 好的,孔子不仅教学生时用启发的方法,自己和别人谈问题,也善于接受别人的 启发。后来的《学记》把这一经验总结为善喻。“遵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这是教学上很宝贵的经验。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须完善自我、以身作责国务院在推进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 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 重大课题,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提高教师 素质方面,孔子教育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孔子身正不倦,率先垂范。他强 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 语·子砰》);。孔子提出教师以身作则要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 来。子日:“予欲无言”子贡日:“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厂子日:“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不言之教需要受教育者木 人有意无意地感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人和事物,获取智慧灵感,孔子认为,教师 应认真诚实,心外如一,言行一致,他尤为赞同“主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在盛赞老师时这样说:“日胃然叹日: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之以礼,欲 罢不能,既竭昔才,如有所立卓尔,虽然从之,未由己也”这正是孔子高尚人格 和高超教育艺术的真实写照。孔子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身体力行,学而不厌。

他认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应该经常自问是否做到了“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鼓励教师“敏而好学,不耻卜 问”。他学习起来可以说达到入迷的程度,“三月不知肉味”他认为自己在其他 方面可能不如别人,但在好学方面要比别人强。孔子不但“每事问”,而且“无 常师”。他对师的概念的理解也十分广泛,凡有一技之长,明一物之理的他都会 拜为老师,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应该是“教学相长”的 最理想诊释 五.结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