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聚焦学习起来凸现面的二维特征_

聚焦学习起来凸现面的二维特征_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0-03 07:55:18 点击:

聚焦学习起来凸现面的二维特征

聚焦学习起来凸现面的二维特征 “认识面积”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相关研究甚多,学生的障碍皆有共 识——周长和面积概念的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一障碍, 一般借助“看一看”“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操 作活动来助力学生掌握面积概念。但是,经历了这些活动的 学生,为什么在后续学习中仍然会出现周长与面积概念的混 淆呢?是不是我们仍然没有寻找到学生出现概念混淆的根 本原因? 面对一个长方形桌面,人的感官先感知到的应该是二维 的面。但学生是先学一维的周长,这一感官认知的顺序错位 是不是会对二维的面产生影响?从周长概念到面积概念,是 一维到二维的递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困难是什么? 基于这样的思虑,笔者和团队教师一起对宁波地区10个学校 共1670名学生进行了大数据的访谈、问卷和操作前测,确定 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下:
知识起点:学生对直观的“长短”、“大小”能清楚辨 析,91.4%的学生能理解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本的封面大, 75%的学生能认识到封闭图形才有大小,表明学生对“面积” 的含义有一定的感悟。经验起点:“面”和“面积”是不同的概念,学生眼里 “面”比“面积”更抽象,只有26.9%的学生能描述 “什么 是面”,却有37.7%的学生能描述“什么是面积”。摸“面” 时只是“点一点”的学生,经由追问则发现他们并不认为“面” 就是这个点,大意就是指“一个区域”——指认操作尽管不 完整,本质上的认知却没有偏差。但学生在摸面与周长后用 自己的语言表述 “面在哪里,周长在哪里”的时候,有72% 的学生表达的意思是“周长就是靠在外面的部分,面就是在 里面的部分”。

情感态度起点:在说说你对“面”和“面积”的认识时, 学生把与“面”和“面积”相关的知识经验都予以了暴露, 但仅有0.6%的学生摸了曲面,72.9%的学生摸了长方形的面, 说明“长方形的面”心理接纳性最强。

可以发现,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周长属于表面的“外面” 一部分,面积属于表面的“里面”一部分,可见学生无法感 知到两者之间一维、二维的差异,并由此生成了周长和面积 混淆的根源。从抽象的一维到二维,对学生而言是一次认知 飞跃。如何让学生自发地感悟两维的差异,顺利地从一维走 到二维,就成了这一课教学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 “面”不离体,初悟“面”的二维性(一)摸各类面,感受“规则物体—不规则物体”的“面” 的共性 物体的表面是一个二维的图形,学生能直观地感觉到它 所占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大小,能发现不同书面的大小之分, 会比较“黑板面比桌面大”。但是要回答什么是“面”的问 题,他们又无法应答,因为他们的认识是零散的、模糊的、 感性的,需要一个全面、体验、抽象的过程。

所以,课堂上教师还需准备含曲面的物体和不规则形物 体。先放手让学生摸课桌上的面,发现“面”有水平的平平 的,也有竖起来的平平的,有大也有小,就有利于突破“面” 的水平固像,然后再让学生感知曲面。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 摸面活动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

生:我觉得面就是物体的表面,物体最上面的一层,有 平的也有凹凹凸凸的。

生:我觉得面就像是物体最外面的衣服,像我们人的皮 肤。

生:有各种各样形状的面,“面”把物体裹起来了。生:面有大有小,有圆有方。

生:面是这样摸过去整块整块的。

生: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因为学生对“面”的认知通常经由对身边常见物体表面 的“摸一摸”形成,因此,要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突破一些位置上、形状上的认知局限,避免产生“面是水平 的”“面是方形的”等片面认识,发现面共有的特征。

(二)蒙眼摸面,感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面的 二维特征 在教师没有指导之前,学生摸面基本都是用手指点一点,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发地经由规范的摸面来表达自己指的是 “一个区域”的本意从而跨向二维?如果把学生的“直观感 觉”蒙起来,让学生主动要求“我想把面摸完整”,那么学 生就能更好地感知“体—面—线”的内在序列,感受面的二 维性。

师:认识它们吗?(师出示: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它们身上的面是什么形状,看清了?如果把你的眼 睛蒙起来,让你摸一个面,你能猜出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 吗?摸的次数要尽可能少哦。谁来试试?其余同学也有任务, 要看清记住他是怎么摸的,摸了几次。(学生一只手摸面) 生:(摸两次)我知道了,是长方体。

师:摸了两次,成功了。我们把他摸的痕迹表示出来。

还有不同的摸法吗?请这一桌同学上来,一个摸一个表示出 摸的痕迹。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是横着摸竖着摸,第二位 同学是横着摸了两次,我们仔细观察他们摸面的痕迹,虽然 摸法不同,但是他们都摸出长方形的什么? 生:这样摸,摸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横着摸两次,长摸出来了,宽第一次摸出一大半, 第二次摸出一小半,宽也摸出来了。

师:说得真有意思,第一次宽摸出了一大半,这个时候 确定了哪一部分面的大小?(淡色部分)第二次宽摸出了一小半,就确定了哪一部分的大小?(深色部分)两次摸的面 加起来,就确定了整个面的大小。

学生原本总是难以规范地摸出整个“二维”的面,常在 内部画了个圈就算摸完,这是因为他在视觉上已经看到了整 个面。现在蒙眼摸,学生为了感知的准确性就自发地从长、 宽二维去摸,主动地从一维走向了二维。教师再结合摸“面” 的过程帮助学生对长、宽进行度量刻画,初步感受面积的可 加性,对面的二维性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二、 贯通三维,体会“面”的二维性 目之所及一个物体,应该是先看见整个“体”再看见“面” 最后才是“线”,可是学生是先测量周长,再测量面积,最 后测量体积,因为一维、二维、三维,测量难度逐步递增。

认识“面”的大小,是从一维测量拓展到二维测量的飞跃, 可以借助学生的视觉经验,去贯通一维、二维、三维。

(一)体上摸出面,体上摹出面——从三维到二维 面不离体,面可以从体上抽象出来。学生感受这样一个 过程,既能体会到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有利于学生 更好地理解“面”有别于“体”的二维特征。师: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一个“面”走到我们的纸 上来呢? (学生拓、印面,展示交流作品“圆形”“硬币拓印圆 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猜猜说说这个 “面”来自什么物体) 师:“面”可以在物体的表面,也可以是这样的平面图 形。

(二)线围出面积,线没围出面积——从一维到二维 物体的表面在客观上都可以视作一个有周界的“封闭” 图形,所以在讲平面图形时要借助“封闭”让学生正确理解 面积的含义:面积是对一个二维图形的表面进行度量的结果, 如果“表面”无法确定,那么就无法度量,也就没有面积。

师:现在屏幕上有根线,长为30厘米。我用这根线围出 一些平面图形,它们有面积吗?请用黄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师:都认为第4个图形没有面积?你们是怎么想的?如 果我想涂呢?(拿笔在实物投影上涂)生:那就能一直涂下去了。

生:到底能涂多大的面积,根本不能确定,涂也涂不完。

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确定的大小,才能涂完。

师:好,那你们就在已经涂出面积的封闭图形上用红色 笔涂出周长,再分别摸一摸面积、指一指周长给同桌看。现 在你觉得周长、面积有什么不同? 生:周长是一周的长度,面积是里面的大小。

生:周长在外面,面积在里面。

生:周长都是30厘米,面积大小各不相同。

师:周长是长度,是测量图形一周得到的具体长度,这 里是30厘米。而面积是整个面的大小。

课件直观展示:
突出周长是一维测量的结果,是测量封闭图形外面一周 得到的长度,纠正学生脑海中“周长是面的一部分”“周长是面的外面部分”的一维二维混淆的根源性偏差。而用一维 的线围成二维的面,在封闭图形中抽取出一维的周长和二维 的面积,都能加深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维度感悟,对两个概 念的本质会有更深的理解。

三、 度量成积,理解“面”的二维性 人教版教材添加了“面积守恒”的知识点,并不仅仅是 为了感知面积的大小“不变”,而是在“可加可减”的测量 中认识到面积的测量本质。而在“面积”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感受面积与周长的度量差异也有助于凸显两个概念之间的 区别。

(一)借格子图测量,利用大小的“块状测量”感受面 的二维特征 在“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对于面积大小的比较, 更多的只是直观视觉上的判断或是直接的比较,如果借用格 子图,既能为测量打下基础,也能让学生“一块一块”地数 出面积,即从二维的角度用简单的数据来表述面的大小,从 而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出示右图:师:周长都是30厘米,面积大小各不相同,它们的面积 会是多少呢?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和几个格子一样大?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上来数一数吗? 师:嗯,正方形的面积=9个格子的大小。那么,谁的面 积比9个格子的面积大?谁比9个格子的面积小?这两个图 形(师出示左图)也想和长方形比面积,谁的面积大呢?和 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开始,课件上的正方形上并没有格子线,要知道它有 几个格子那么大,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挑战的。因此在一 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后,随即出现格子线进行辅助,使 全部学生都能看出两个图形的大小。学生计数表述的过程, 就是一个简单的测量过程。而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的 比较,则是让学生在计数测量的同时,感受面积作为二维测 量的结果是可加可减的,可以“块状”地分割累计。

(二)借钉子板拉伸,利用矩形的“二维扩张”理解面 的变化要素 学生后续要学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都会比较明显 地涉及面积的二维特性,那么在初始学习阶段就可以借助直观图像让学生对面积“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对面积 变化的二维特性有更深的理解。

师:现在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出这样的一个长方形(出示 3×2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个格子这么大? 师:现在要使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变大,你有哪些方法? (作品反馈) 生:可以把橡皮筋往右拉,面积就大了。

师:往右拉,长方形的什么变长了? 生:长方形的长从3格变成4格了,变长了,往左拉也可 以。

师:这时增加的面是哪一部分?什么形状?有多大?(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生:增加的部分是一个长是1,宽还是2的长方形。

师:非常好。下一个同学能不能也这样来说说你是怎么 做的,面积大在哪儿?生:我是长不变,宽拉大了。增加的面积也是一个长方 形。

生:我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变长。增加的面积可以看 作是两个长方形。

生:我也是把长和宽变长,长方形面积变大了,变大的 部分可以看作是4个长方形。

借助彩色皮筋在钉子板上的简易操作,面积从“不变” 走向“变化”。结合课件的直观展示,抓住“面积增加在哪 里”,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维度变化另一个维度不变(长变 宽不变)、两个维度变化,增加的都是能确定二维的面”,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面积变化的二维特性。

要让学生认识到周长和面积都是度量的结果,它们之间 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让学生对面的二维性形成深刻的认知, 认识到面积是二维度量的结果,就必须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学 习起点,寻找到学生出现概念混淆的根本原因,从而帮助学 生从“一维周长和二维面积都是面的一部分”的认知误区中 走出来,引导学生从一维走向二维。参考文献:
[1]严虹.“面积、体积的概念与单位”教学研究[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2]张红.将“面积”化为学生自己的概念[J].小学教学 数学版.2011(7). [3]王国元.基于学习起点,优化学法指导[J].小学数学 教师.2014(5). [4]牛献礼.在比较与辨析中建立概念——“认识面积” 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5(4). [5]季华,周旭贵.以活动为基点让学生多维度参与课堂 ——“认识面积”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5(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