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协 > 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中国名人的故事

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中国名人的故事

来源:政协 时间:2019-08-03 15:30:13 点击:

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

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 因为有了苦难的磨练才能成就那些光鲜的名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 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

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1: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 背后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去年最成功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是什么也许你会说,非诚 勿扰,也有人会也许你会说快乐大本营,但我相信更多的答案应该是:中国好声 音。

中国好声音火了选手,火了节目,但还火了一个人,华少。不仅因他 优秀的主持,还有他逆天开挂念广告词的语速。

和众多成功人士一样,华少成功的背后也是一场心酸路。

华少从上戏落榜,到大学开始做电台DJ,再到那个前期痛苦后期痛快 的转型做电视主持的决定。他放弃了原有转正机会,放弃了安逸,在女朋友的支 持下,他迈出了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做了主持人,到最终的疯狂成长为浙江卫 视主持一哥,时下最火综艺音乐选秀节目当家主持。

不过他并没有骄傲得认为自己有多成功。在华少眼里,自己依然是那 个其貌不扬,内敛少言的DJ主持,但他又是骄傲的,他骄傲的是自己坚持到底的 “死磕”精神,打不死的小强态度,从名不见经也不转的失败者,一步步的努力, 扎实的完成着自己的梦想。如果说《小时代》告诉我们上流社会的奢靡,那么华 少告诉我们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读了华少的新书:《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并不是说华少 文采多华丽,故事多吸引人,而是我在字里行间读到了两个字,真诚。当一个成 名的人,能踏下心来勇于面对自己,思考过去,而且用十几万字不说教,不形式, 剖析自我,这是十足的真诚。

华少是感恩的,他还记得自己的启蒙老师,记得自己爱人的支持,更 记得那些作为衣食父母的观众。当《对战最强音》唱响南京站时,长达四个多小 时的演唱会,大雨滂沱,但还是有近1/5的观众留到了最后,而他们穿的一次性 雨衣根本挡不住雨……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华少向这些观众下跪了,向这些坚持, 支持,热爱选手和自己的观众表示了自己的感谢。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2:孟非光头的背后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 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孟非想去班复读,可是学校看到他的 高考成绩,都不接收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打工,那一年,孟非和几个同伴含 泪离家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他一遍遍 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最终都一无 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可是要生存啊,只好去做搬运工。而且搬运工是临 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 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 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孟非离开了深圳,回到了南京,决定继续学习。他选择了成人高考。

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 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 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 系专科文凭。

1994年8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 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 接接电话……但是至少他可能会与记者搭上边于是就去报了名。身体强壮能吃苦 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渐渐地,已经24 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 吗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 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 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 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 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

为了更快地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 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 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 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 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 导便格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 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 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 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 交给他做了。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某专题片。该电视片在 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 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 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 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 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孟非进入该组 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 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 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 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 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 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 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 务”。

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 的主持人还是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 定打破资历、学历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 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 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

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 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 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 尤其是关于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 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 这档节目非常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 呢主考官们议论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 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

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 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 松了心情,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 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 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 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 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

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 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 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 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 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 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 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 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 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 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

《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 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 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 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 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 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之后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 徒》这些节目,对于孟非来说,都是如鱼得水了。

《非诚勿扰》更是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

中国名人小故事大全3:从龙套跑出来的许三多 2000年14岁的王宝强离开了少林寺(之前在少林寺习武6年,当然这为 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身上带着500元钱,来到北京,他和5个人在一个煤 场旁租了大杂院里的一间房子,房子年久失修,墙皮都脱落了。

为了找活儿方便,他们凑钱买了一个BP机。第一站是北京电影制片 厂。

第一天,没找到活儿,晚上被人骗去一家地下室,一张床位,一晚20 元。第二天,没有活儿。第三天,还是没有。初来乍到的王宝强,蹲了半个月才 等到了第一个群众演员角色:穿着大褂在明清一条街上走一遍,走完下场。之后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怎么等,也等不到一个角色。

王宝强学会了在人群里奋力向前挤,学会在人前展示自己少林寺学来 的功夫,学会忍受所谓“同行”的冷眼,但机会迟迟不来。后来他才知道,“蹲活 儿”也有规矩和技巧,很多有经验的群众演员根本不用整天蹲在电影厂门口,他 们认识“穴头”,很多挑演员的副导演不去厂门口,而是找“穴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带的钱花完了,没有龙套演的日子,王宝强只能和伙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25元,包吃不包住。理想没能实现,打击不断袭来。

同伴劝王宝强放弃,说你长得不好看,又不是李连杰、成龙,没拿过武术冠军, 又没关系,还是回去吧。

《士兵突击》里有一句关于骡子和马的台词,王宝强那时候就知道, 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不是马就得加倍努力,有时偶尔能接到武行的活计:被人 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去。有经验的老武行是假摔,他是真摔。导演很满意地 点点头,说很真实。王宝强摔得浑身都青了。

最痛苦的时候,他带着满身伤,绝望地躺在工地的房间里,望着天花 板。两年王宝强一个电话没给家里打过,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如何生存下去,往 前走的路全是黑的,看不到光明,完全就是摸索。

2002年春天,去一家建筑工地时,王宝强的呼机响了,这是一个改变 他命运的呼叫。《盲井》剧组通知王宝强去见导演李杨。之后,他将出演这部电 影的男主角,拿到了500元的预付片酬,王宝强带着颤抖和激动,说不出话!李杨 是王宝强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

《盲井》里有下井的戏,几百米深矿井,要求演员到矿井中拍摄。很 多演员都放弃了,而王宝强真的下了井。李杨感慨说,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 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 孩儿行。在王宝强看来,自己能够得到《盲井》的机会,只有两条:一是坚持, 一是相信。

王宝强不否认幸运的存在,但他认为除了幸运,自身努力也是很重要 的。《盲井》是低成本电影,拍摄中资金出了问题,很多人都跑了,但他没走。

2002年冬天,拍完了《盲井》,王宝强来到一个小卖部,给家里打了 到北京后的第一个电话,开口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家里人立刻骂了过来: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里人联系,以为你死了。

骂完,两边都哭了。王宝强没学过表演,他在片场只有一条,相信导 演,导演让怎么演就怎么演。拍《盲井》时啥都不懂,拍《天下无贼》时更不用 说,冯小刚那么优秀的导演,按他说的演就没错。

对王宝强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他文化程度不高,所有台 词,都翻字典来注音。别的演员是拍一场戏记一场戏的台词,他是提前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这样方便导演调整。刚开始的时候,记台词要花好久好久,后来 记得越来越快。

《士兵突击》让他真正奠定了位置:
2003年王宝强以《盲井》拿到了金马奖。《天下无贼》拍完,王宝强 觉得无以为谢,就从家乡背了一袋小米送给了导演冯小刚。2007年,《士兵突击》 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

“兵王”许三多征服了许多观众。许三多单纯而执著,在军人的世界里 摸爬滚打,因为他的笨,让全连队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 他的执著,让全连队战士为之骄傲。

《士兵突击》让观众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情感突击战,男人之间的 “肝胆相照”在隆隆炮火中开出了花。

王宝强说,《士兵突击》是自己入戏最深的一部戏,许三多是什么样 子,自己就是什么样子。《士兵突击》的后半段,人生的残酷真相逐渐向许三多 展开,在竞争的压力下,许三多杀了女毒贩,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给别人造成的 压力。

王宝强从跑龙套走向主角,源于他的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做 别人所不愿做之事。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