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加强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县域 时间:2020-01-18 07:56:40 点击:
加强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县级党委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核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又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对于巩固我党执政基础、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负有直接责任和特殊使命。因此,加强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同样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多载体地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水平,扩大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优化执政形象,实践执政宗旨,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一、明正思想,树立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执政理念体现正确的方向。提高县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切实把县级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执政意识,匡正思想,提高认识,使执政理念不断得到提炼升华。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执政观念。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要求全党把理论和实践都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作为地方党委,工作具体、任务繁杂,必须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必须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做到既符合工作实际,又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措施,这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找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切入点,才能在创新中固本强基,在创新中发展经济,在创新中管理社会,在创新中服务群众,在创新中凝聚民心。一个领导班子只有始终坚持创新、增强活力,才能不断寻求新规律、谋求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要有创造性,就要改变墨守成规、照抄照搬的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时代在向前发展,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变,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唯有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本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要鼓励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创新思路、创新办法,积累新的经验,取得新的成效,使我们的工作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克服不会创新、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畏惧创新的不良精神状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努力形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坚持致力发展的执政要务。发展是人民的要求,是执政党的首要责任,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既是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强国富民的根本体现。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如果离开发展,那么,实现民富国强,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无从谈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来进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切符合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都要大力发扬,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创举,一个全新课题。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一项很迫切的任务,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味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的简单做法,逐步用市场的办法来激励竞争,用经济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关系,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秩序。要探索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克服传统体制和工作方式的影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作为政党要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搞市场经济蛮干不是能力、胡干更不是能力,只有遵循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才能把经济建设搞好。新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如果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当机遇来时,观望、观望再观望,就会贻失战机,无法改变被动局面。只有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

,敏锐地发现机遇,果断地抓住机遇,才能在大胆探索中用好机遇。

(三)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党执政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善于运用法律规范与法律原则处理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决定》在界定“执政能力”内涵时,突出强调了“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执政理念,充分反映出对依法执政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决定》也深刻认识到,“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如不抓紧解决,无疑将会严重影响治党治国治军的效率和效力,使党的执政能力难以得到切实的提高。依法执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过程中的必然延伸,对于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按照依法执政的目标要求,我们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做到“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地方党委既是执法的领导者,也是法律的维护者。依法执政,尤其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被滥用。必须把所有的行政行为置于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前依法执政的重点是依法行政,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这特别需要强调两方面的依法行政理念:一方面,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依法行使权力,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必须遵照法律法规积极行政,行政过程中的“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行为同样属于不依法行政的行为。坚持依法执政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地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只有适应人民需要、代表人民利益才能正确行使权力。要深刻认识到,执政就是服务,执政就要亲民,执政就要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凡事想着群众,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对上负责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把关心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为人民谋利益同保护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切实把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加强执政能力上,作为党的干部应把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根本点。地方党委与群众相处得最近、接触最多、涉及面最广,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群众体会最直接、最深刻,这种水平和质量往往就是“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晴雨表。必须把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融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来落实执政为民的要求。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改进工作,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制定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五)坚持清正廉洁的执政要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观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作为判断是非和规范行为的基本准则,牢记“两个务必”的警训,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各级党委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全党动手反腐败的整体合力。要在加强监督上下功夫,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把组织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监督、惩处三位一体的格局。加强对管钱、管物、管人的干部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二、勇于实践,积极进行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有益尝试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得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近年来,沱江市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在推进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市域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一)坚持抓大事、谋大局,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树立大局意识。市委定期召开形势分析通报会,深入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周边县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及比较优势,结合市情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注重调动“三个党组(人大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的积极性。每个班子成员都坚持以大局为重,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领导集体权威,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支持不干预。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培育战略思维。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科学谋划市域经济发展思路。坚持通观全局、把握大局,综合审视沱江地理区位、发展态势和人文特点,找准优势和不足,从区域经济体系的角度合理定位,立足湖北和三峡发展的大格局,确定了把沱江建设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制定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时,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考虑,统筹兼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之路,制定和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发展战略,切实做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实行“课题制”,将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设定为课题。通过课题制,构建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形成牵头部门与其他各方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合力攻关的机制。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近30个课题的调研任务,真正做到“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

(二)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一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工业主导型经济强市。把项目建设特别是工业项目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的发展强市富民。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扶持工业项目建设,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配套建设。近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项目193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52个,在建项目41个,已完成投资32.7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个。项目建设拉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全市68家规模以上企业年工业总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一批项目的引进投产,壮大了财源,增强了财政实力,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可突破3亿元。预计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可培养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市优质粮、优质棉、双低油、水果、畜禽、蔬菜、水产、速生丰产林八大优势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另一方面,着眼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6家,带动农业生产基地50多万亩,网络农户6.9万户,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700多人。三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为目标,拓展城市骨架,配套基础设施。按城市道路要求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城北变电站、双林变电站投入运行;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城镇电网改造、电信设施扩容改造基本完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安福寺镇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镇,问安镇、百里洲镇等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心镇。着力培育城镇经济基础,安福寺镇果蔬加工、白洋镇建材工业、董市镇塑业加工、七星台镇油脂加工、问安镇化纤工业、马家店街办纺织卫材加工等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四是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得到落实,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人事制度、基础教育课程三项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改善城乡卫生条件,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健全了非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落实好三项基本国策,推进可持续发展。五是立足长远发展,注重环境创新。着眼于亲商和商,在服务内涵上拓展与延伸。对重大项目坚持“一个市级领导联系,一个专班服务,一个奖惩责任”,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经营无干扰,对工业企业收费实行定项目、定标准、定时间,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两证两卡一书”(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缴费登记卡、企业缴费明白卡、进企业收费批准通知书)制度。着眼于制度建设,在服务机制上拓展与延伸。从制度创新入手,组建“一组三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保护投资环境法律服务调解中心),形成政务质量找领导小组、投资报建找服务中心、投诉举报找督查中心、矛盾纠纷找调解中心的全方位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三)坚持依法治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牢固树立“为官要学法、为政要用法”的观念,对必须具备的法律知识,学深学透,学以致用。在学法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法理与解剖实际案例相结合、经常检查与定期考试相结合。市委中心学习组把《宪法》和《行政许可法》纳入学习内容,并邀请省、三峡市专家学者到我市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事项,明确程序、时限和责任,并对外公布;严格规范审批程序,以“简化”、“公开”、“规范”为原则,加强审批程序控制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班子及其个人的行政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界定,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了情况通报会、政策咨询会等制度,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突发事件等向社会公开,实行透明执政。加强领导班子信用建设,做到凡是对社会、对群众承诺的事情,对企业和投资者承诺的事情,领导班子说到做到,决不失信;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领导决策,实行科学论证,定下的事情坚决兑现。同时,坚持开展执法监督检查,通过司法部门在审查过程中的监督,领导干部对行政诉讼的认识和态度有了明显改善,依法行政的程序意识和依法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一是严格规范用权行为,审慎行使决策权。坚持正确行使“用人决策权”,规范了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公开招考市直部门和镇(街办)领导干部,对重要干部任免推行全委会票决制,尽量避免在用人决策上失误。坚持正确行使“理财决策权”,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对涉及全市发展的重大财政问题,实行集体研究把关。坚持正确行使“议事决策权”,对于重大会议的召开、重大活动的安排、重大工作的部署、重要政策措施的出台、重大事项的处理等,都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人说了算”、不搞“一言堂”。二是严格规范决策程序,把好决策各个环节。近年来,市委相继制定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书记办公会议事规则、市委全委会议事规则等十多项议事决策制度,不断规范民主议事的对象、规则、内容、程序、时间和方式,逐步实现了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三是严格执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正确处理好决策中的各种关系。正确处理好决策主体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全委会、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各自的职责权限,不以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常委会代替全委会。正确处理好会上讨论决策与会下执行决策的关系,在讨论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一旦形成集体决策,班子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正确处理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每名班子成员都根据分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事务,敢于独立负责。

(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坚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四个一”联系点制度,即“联系一个企业(村)、跟踪一个客商、引进一个项目、培植一个大户”。市级领导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实地了解群众的疾苦,积极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开展群众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怨、所盼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促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坚持求真务实、转变作风。通过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抓,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好事,为发展做实事。同时,大力精简文山会海,实行会议内容、时限三级审批制度,保证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大事。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及生活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每年从各镇(街办)和市直部门抽调500余名干部,进驻全市198个村帮助工作。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助民不扰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治穷、治瘫、治乱为重点,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健全组织,维护稳定。三是坚持做好稳定工作。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了市-镇(街办)-村(社区)三级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做到提前介入、超前预防、就地解决,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以创建“平安沱江”活动为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城区和集镇组建安保巡逻队,在农村构建以“十户四联”(联学、联帮、联调、联防)和“三组一队”(治保组、调解组、帮教组、巡逻队)为重点的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民情走访”活动,健全民情汇集分析制度,开通市长专线和“民情365”服务热线,建立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及纽带。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引导群众自觉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动改革和发展,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

(六)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健全干部廉政建设制度。制定了“四书一谈”制度,即对轻微违纪但不构成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视其情节分别发说明通知书、提醒通知书、督查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实行廉政谈话,加强警示教育,防微杜渐。在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各镇(街办)推行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通讯费等三项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同时,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兼任企业领导职务、多占多购住房、拖欠公款或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等问题的清理工作,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在班子成员中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同时,狠抓了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30多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深化了“四项改革”,构建廉洁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公开透明的公共财政机制、规范有序的投资管理机制、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落实了“四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政府采购行为。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标准,市委每年定期通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自觉接受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的监督。

三、深入探索,不断提升县级党委领导班子科学执政能力

加强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已经进行过的成功实践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找准着力点,从提高县级党委领导干部的个体执政素质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入手,实施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县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核心,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个体执政素质。党的整体执政能力是由一个个的党员干部能力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个体能力的提高,构成了党整体执政能力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个人责任,从个体意义上来说,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提高个体的执政能力。一是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提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培训措施,努力把县级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学习型班子。要深入扎实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思想认识上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又为解决执政能力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精髓,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总之,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学习,让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在政治上保持敏锐性,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在认识上保持科学性,在行动上保持超前性,把书本知识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于无序中看到有序,于被动中看到主动,于不利因素中看到积极因素,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有的放矢”,着眼于对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人类现代文明结晶之“矢”,去射沱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的”。二是要改进干部交流工作,拓宽实践锻炼渠道,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跨地区之间交流,如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沿海与山区、东部与西部之间可结合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干部任职交流或挂职。上下之间交流,上级部门与地方之间干部任职交流或挂职。部门之间的岗位轮换,包括组织部门与人事部门之间,宣传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部门之间,一般部门与要害部门之间的轮岗。领导干部内部轮岗,建立领导干部定期轮岗制度,作出硬性规定,每个副职领导干部和内部分工原则上每隔三年(最长五年)轮岗一次。三是要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实现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制度化。工作实绩是最明确有效的激励因素,因为工作实绩是一个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和领导干部在某个岗位上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德能勤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意识,真正让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从而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行目标管理,在建立完备的领导职位分类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任职目标和年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察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简便规范的操作规程,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最有效的压力来自竞争,要扩大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建立权威统一的公开选拔考试机构,不断改进考试考察方法,普遍推行竞争上岗。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法和考察工作责任制,真正把优秀人选识别并选拔出来。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任期一到就下来。还要严格实行民意测验制度,对在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中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并经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实行免职或降职;对公开选拔和委任制的领导干部推行试用期制;建立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对经考察完不成任期目标或不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二)以提高执政效能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执政能力。一是要优化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领导班子要增强活力,改善群体结构很重要。要有梯形的年龄结构。从领导班子配备的实际情况看,县级党委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以45岁左右为主体,50岁左右和40岁以下的各占20。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搞年龄的层层递减,挫伤中老年干部积极性的做法。要有良好的专业结构。领导班子成员应具有相对完备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经验,对有各类专长的人才进行配比组合。不仅要有工业、农业、财贸、科技、文化、卫生、政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有比较突出专长的人才(有的创造力超群,有的组织能力出众,有的文字或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技术水平高等),这样的组合就会使领导班子丰富多彩,能解决各种问题。要有多样的经历结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来源应多样化,机关部门的、企业的、事业单位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都应有,以形成“鲶鱼效应”,激活干部队伍。要考虑互补的性格和气质结构。班子中的每个人员的气质、性格差别对整个班子功能来说有很大的影响。要注意把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合理搭配,使之刚柔相济,急缓相成。要有合理的内外结构。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如果都是外地的和外部门的,势必影响本地和本部门干部的积极性。今后在配备班子时,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中,本地和本部门的成员应占1/3左右的比例(当然是在素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激活本地和本部门干部。同时,应改善性别结构和知识结构。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体现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创造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引导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四观”,并从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衡量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强弱状况。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政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三个子系统26项指标来进行量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子系统包含经济增长率、单位经济增长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投入产出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8个方面指标。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包含科研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中入学率、有线电视覆盖面、每千人医生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行政执法错案率、社会安全指数、社会稳定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耕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城镇人口比重、议案提案办结率等14项指标。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子系统包含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教育娱乐支出比重等4项指标。通过设置三个子系统26项指标,可以比较清晰地对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状况有所了解,并对县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执政能力进一步量化分析,从而供决策参考。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是带根本性、长期性的。自觉遵守党内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按党章和党内法规办事,是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要靠制度约束执政行为,规范执政方式,优化执政机制,使制度能力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落实好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有关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严肃党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一是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加强地方党委自身建设。健全情况通报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发挥好市委委员、党代会代表了解党内工作、参与党内决策、加强党内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通过三个党组协调好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通过政府决策程序成为政府的政令,通过政治协商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合作共事,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加快发展作贡献。二是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环境上来,实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关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三一是要合理划分党的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分工和程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要素实现有效配置,使得执政活动运行有序,在党内实现职能科学化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划分,提高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四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主动有效的惩治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任何事物,只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达到最优化。只要我们党以理性化为导向,以合理化为基础,以规范化为要求,以高绩效为目标,以稳定发展为追求,以落实责任为动力,优化配置、科学界定,构建起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就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执政能力发挥的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