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1-10 08:00:43 点击:

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

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 摘要:纵观整个农村小学生心理状况存在诸多问题,既 有家庭的问题,也有社会遗留思想影响,同时又有学校教育 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长共 同努力,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健 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教育;
小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中小 学生心理教育知道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 质中由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如今农村小学 生天真灿烂活泼,对外界的资讯接受能力较强,正处于身心 发展的关键期。但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系列的问 题。

1首先,教育受体的小学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可存在 下列诸多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隔代教育观念落后。

留守儿童因家长常年不在家导致心理有所缺陷。众所周知, 农村远离县城,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在一些小县城的农村 更甚。多数青年为养家糊口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里大多 学生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在特殊的家庭构造的环 境里,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 严重的心理问题。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带要么会溺爱过度,生性娇纵,蛮横无理。要么暴力家教,导致烦躁、消极、悲 观、疑虑等负面情绪。性格方面也是胆小,自卑孤僻。在行 为方面,没有父母的管理,监护人管不到的情况下,留守儿 童会因为心理问题产生厌学、逃学,通过游戏解决自己不能 解决的烦恼。此类心理问题若长期不解决,势必会对学生以 后生活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农村隔代“拳头”教育影 响深远。为了生活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孩子则成了首要问 题。多数的家长都会选择把孩子留在由爷爷奶奶教养。但在 农村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更别提所谓的教育了。农村隔代 教育总结有三种:①权威型教育②放纵型教育③民主型教育, 第三种民主型教育在农村属于极少数家庭,普遍家庭教育方 式还是选择前两种。“权威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换一句 话说就是“暴力教育法”。农村里的爷爷奶奶的教育思想落 后,跟不上现在时代的发展,教育方法单一,“用拳头说话” 在他们看了是最有效果的方法。他们相信,棍棒之下才能出 孝子。他们使用落后教育想法,从来不曾想过所谓的“会在 孩子心里留下怎样无法抹去伤疤。第二种“放纵型教育”, 这种教育法就是监护人溺爱过度。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 边,爷爷奶奶是无微不至地关爱,导致学生被“宠坏”。这 种“关爱”的后果是学生必然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做事娇气, 不懂吃苦耐劳。对以后成长都有重大的影响。

(二)教育观念落后,学校、家长对心理教育不注重。

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忽略学生的心理素质。农村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学校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置之不理,甚至完全没有心 理教育的意识。首先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认为成绩上去了, 学生的发展才能好。完全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的学校 甚至连心理课程都未开设。但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也会以 为了学习为理由,让学生自习。其次学校没有合理地利用传 媒资讯,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地方寻找答案或有效的解 决方法。不但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治愈的环境,反而不断 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学生更加透不过气来。种种迹象说 明学校太忽略学生心理发展,解决问题刻不容缓。家长没有 心理教育意识。俗话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 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对学生尤其重要,所以心理教育家 长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农村里,学生家长从思想到行 为都犯下了难以回头的错误。农村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怎么养 都能活,撒手不管,全部责任都交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 长只知道“看成绩论孩子”,只会一味的教导学生要用功读 书,对其他的置之不理,视若无睹。家长不知道学生的心理 发展情况,外出讨生活的家长,由于距离问题,教管不到自 己的孩子。每一次通电话问候的只有金钱和成绩,没有关心 学生成长发生的心理变化。在家长心里关注的只有学生需要 的生活费和是否达标的成绩单。在家庭里冷漠了孩子,尚小 的学生孤立无援。

(三)学校严重缺乏专业老师,教师教育方法错误。农 村小学本身师资就非常匮乏,特别是心理教育这方面就更加严重。学校本身就没有这心理方面的意识,再加上专业老师 的匮乏,导致学校存在的心理教育问题更加严重。学校老师 缺乏意识,很多教师上课、课后对待学生的方法有许多欠缺。

虽然现在施行新课改,但还是有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转变不 过来。师生关系还存在尴尬、严肃,学生想与老师亲近却又 不敢靠近。教师在一个班上经常出现“偏心”的现象,对于 积极发言,活泼可爱,讨喜的学生就会有格外的“关照”, 而对于坐在角落,消极沉默,自卑的孩子就会产生另外的看 法。学生自身本来就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 不但不安慰开导,还另眼相待,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必须 立即修正。

2其次,农村小学心理教育改革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自 上而下教育观念的改变。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在第三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 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一个人必须要 全面发展,不但要提高能力智慧,更要注意内心心理的健康, 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校级领导应该清楚这一点,在学 校加强学生心理管理、关注度,充分发挥心理管理后的作用。在对教师考评时也不能仅用一票否决,可采取学生对教师课 堂的测评或以公开课、讲课等多个方面对教师测评,这样使 各科教师都有一个公平的评测平台。学校老师不能盲目追求 “升学率”,用单单的学习成绩定输赢,应该以培养全面发 展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能积极 地,快乐地,健康地成长。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运用现 在发达的传媒资讯让社会、学校、家庭了解掌握心理教育的 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面对心理问题。小学生接 触到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占的比重很大,由此可以从这两 方面入手。学校可以置办心理专柜,主要是宣传心理健康的 重要性,并附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书刊,‘宣扬励志向上, 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学校还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化教 育,组织每个礼拜看一次心理宣传片,最好学校能争取请专 家来学校进行一次讲座,每个同学都要在场认真听讲。学校 要和家长联手,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抗学生的消极心理。首先 学校必须要让家长知道,心理教育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而家庭教育对与学生影响又是多么深远。然后学校和家长 “分头”行动,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观察学生存在着 那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长沟通,联系,交流学生的心理发 展情况。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制定方案,有针对性的改变学 生。

(二)招收心理专业教师。加强对非专业教师的培训。

农村里老师,不懂心理教育,上课方法老套落后,师生关系传统。不能够更好的在学生的关键期建造一个美好的回忆。

对非专业教师培训一些心理教育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教师才会知道学生在课堂表现 的不良反应的缘由,从而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达到上课认认 真真听课,下课开开心心玩耍的目的。在农村也许找遍整个 地方也找不到一个专业的心理教师。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每 个学校可以每一年派一个学校代表去到长沙、深圳等一些教 育先进的大城市去学习,或者请外地专业老师回学校专门进 行培训。时间是一年一次或两年、三年都可以,但一定要跟 上时代的脚步,争取教育决不落后其他城市。广招心理教育 专业教师。学校若连一个专业心理老师都没有,那心理教育 绝对也是“半桶水”。每一个学校有每一课“镇校之宝”是 必须的,学校本来就缺少心理方面的专业教师,广招贤士刻 不容缓。现在科技发达了,教师招聘可以通过网站聘请或者 传统的宣传方式。专业老师的招聘必须要经过全方面的层层 的筛选再由学校领导教师民主投票决定。

(三)开设课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学校课程分为 “主课”,“副课”,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必然性的,但 归为。“副科”,课程安排不能耽误到“主课”。心理教育 建议每周一节到两节课,不用太多,但也不能没有。小学生 也分为高低年纪,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都不同。心理教育要 针对这两个部分来分开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小学低年级 为一、二、三年级,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思想单纯,想法还不够深入。但是并不代表低年级可以不开设心理课,我们 要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小学低年级教学目的很简单,只 需要让他们知道关注自身的心理发展,不要过于注重学习而 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兴趣爱好。教材用一些视频会比较容 易让学生理解,让他们有事要学会讲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

小学高年级教学。小学高年级为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心 智和理解能力已经较为成熟,所以心理课程安排可以具体化 了。这时候的小学生心理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困惑,这时候课 程内容要以学生为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课程目的不能停 留在心理的概念上,着重在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高年级的 心理教材可以使用书包教材,不必要专门用视频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13―14. [2]王有智.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睢文龙.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吴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J].福建体育科技, 2005,(5). [5]谢晓玲.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 [6]罗昂.小学教育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2:49―50.[7]周云祥.全国教育工作方针[J]南方论刊.2000. (21):1-2.文化交流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