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_基于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探讨

_基于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探讨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0-25 07:58:51 点击:

基于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探讨

基于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探讨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出发点,深入探讨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基于发展史视域来研究马克思主 义整体性是全新的一个重要视角。文中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构 建原初,阶段性发展期以及不同国别形态来着重分析其不同 发展史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

摘 要:
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
阶段性;
国别形态 引言 马克思主义属于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鲜明的整体性 特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是无 产阶级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的主要科学学科,同时,整体性 的研究还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在前人基础成果上不 断探索个人自由的解放问题,同时后人和今人在此基础上, 又前赴后继的坚持为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努力奋斗。整体性属 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规定性和重要特征。坚持其整 体性是建设好该学科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 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当前,学术界将马克思主 义打通为几部分,同时将其内容整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也 逐渐增多,但从发展视域下将马克思主义160多年来发展的 阶段分别开来进行整体研究的成果却不多。笔者以为可从纵 向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各形态作为整体来进行把握分 析研究。1 马克思主义构建原初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构建的原初阶段,也即是马克思、恩格斯 的基本理论学说,构建的原初其意图和成因决定了它应具有 整体性的向度。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强调“无论我的著作有多 少缺点,它们却始终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 体。”[1]这也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构建过程“整体性”这一 突出性质。这一整体性特征可由以下来表现:马克思主义理 论革命性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来 说,在着手建立这一理论体系之前,存在着一种赖以成长、 既有的理论期望和社会人格,这同时也是构建理论体系的主 要出发点。马克思将整体性方法运用在对人和社会本质的说 明,他指出“社会并非由一个一个的人所构成,而是这些单 个的个体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和联系的总和。从社会角度来 看,并没有公民和奴隶之分,二者都是人。其实正相反,只 有在社会之外,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无论成为公民还是奴隶, 都将是社会的规定。A作为人并非奴隶,他在社会同时通过 社会成了努力。在现实性性上,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 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除此之外,马克思还 阐述了消费、生产、交换、分配关系上的整体性思想,他指 出“不同要素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每个邮寄整体 都是如此。”[2] 人们在设定并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是获取某种利益 的过程,这种设想必然代表着一定的社会人格。设想可以有多种,但一个社会人格最终只能有一种符合该人格的利益选 择。基于此马克思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明确自己的社会 人格,并立志要将自己生活的道路献给全人类谋福利的伟大 事业。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后,由于当时工人和社会贫民 并未获得解放,因此马克思开始着手对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和制度进行批判,同时对当时德国社会进行了强力抨击。

批判、抨击均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也是当时社会实践 的需要,实践通过批判这一特殊行使展开。实践所需要的推 动,深刻的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的实践性,同时也深 刻表现了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这种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力批判,突出了他们解放全人类,实现 共产主义理想生活的状态的基本定位,同时在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指导下对该理论进行了 跨学科的论证。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过程的逻辑理 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逻辑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构建原始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也即是从不成熟到慢慢成熟 的转变和深入探索[3]。要想准确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理 解,必须深刻理解把握其本真精神,深入其整体性,不脱离 其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语境。

2 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性来看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自身就属于一个整体的发 展,对其发展过程进行的研究,所结石的必将是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所研究的发展阶段必将是整体性的。对马克 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必将包含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历史。马克思 主义的原初阶段以及后期发展各阶段都具有其整体性。作为 一个理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同科学技术的进步、 政治形势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其自身历史遭遇等相 一致。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并不意味着将其整体性 进行肢解,而是其于是具体理论品质的一个反映。这种反映 是理论整体的与时俱进,同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 下展开的与时俱进。虽然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 代背景映衬下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且每个阶段都尤其不同 的鲜明特点,但其本质其主体都是相同的。笔者依照不同时 期分别讨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整体性:
首先是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发 展。该阶段主要以社会主义在东欧、亚洲、俄国、尤其是中 国等一系列的胜利为主要特征。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马克 思主义均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实践和理论结合 上取得了不错的收效。

冷战对峙时代,社会主义国家迎来了西方和平演变的严 重挑战。东欧剧变以及苏联的解体均使得社会主义运动进入 到了一个的低潮期,马克思主义前途及命运成了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在这一形势急 剧变换的情况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杏花村呢个, 基于此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阶段索要解决的问题为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以及 如何打破苏联的社会主[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在当前时代向着 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两种制度之间融合与对立并存。对伴 随经济全球变化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社会 主义各国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 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扩展至全球范围,与此同时,马克 思主义的研究也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围绕的主题始终 是:1)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理念上进行的构建;
2)对资本 逻辑的认识,同时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强力批判;
3)探 讨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方法和路径。这三大主题深刻的 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核,同时也说明了阶段性发 展中所包含的连续性,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3 从国别形态来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形态也即是其在与各国实际相结 合,并在应用过程实现发展的阶段形态和国别形态[5]。如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结 构不但可以独立运用,同时又可综合运用。各种结构相互融 合、交叉,实现优势上的互补,便于我们更好的把握马克思 主义完整性。但国别的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是一脉相 承的,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一致性,也即是理论主 题、理论品质、理论基点等一脉相承。俄国是一个文化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十月革命在此 发生,这与马克思原来所设想的显然不同,从战时的共产主 义到后来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短短几年间,列宁对一些落 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全新课题深入的进行了探索。在 此期间他提出了两个思想值得重视:1)他将世界各民族大 体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东方落后 不发达国家以及介于二者间的以俄国为代表的次发达国家。

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 方式必然不同,但这些特殊性仍以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为方向。

2)虽然列宁很重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但并不在 其建设过程中将其特殊性进行绝对化,这与后期斯大林的做 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斯大林曾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相关 设想,照抄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及实践过程中,这 显然与他个人的特点和风格相关,但他的这种个人思维模式 具有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倾向,与马克思主义正好相背离。

他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积弊太深,但后来戈尔巴乔夫所提出的 改革方向却背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曾有人将列宁主义 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割裂出来,并声称是列宁修正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这种观点存在着本质性错误。列宁主义无产 阶级和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俄国革命具体实践过 程所得到的产物。

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构建原初虽历史时期不同,但 二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察事物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却是一致的,要实现的革命目标同样一致[6]。由 此来看,二者是继承、坚持创新和发展相统一的关系。随着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将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4 结语 整体性也即指马克思理论体系内部逻辑的一致性。由 此看来,以其发展史为基本纲领,从其构建的过程,发展的 不同阶段,以及国别的形态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但 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整体的研究,同时也包括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发展整体的研究。从其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 理论始终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整体。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2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17. [3] 罗安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4] 张雷声.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J].甘肃社 会科学,2010,(6):7-10. [5] 白立强.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02):1-4.[6] 张耀灿,刘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3-2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