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国旗 > 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的意义论文(共2篇):论文课题的目的和要求

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的意义论文(共2篇):论文课题的目的和要求

来源:国旗 时间:2019-11-18 08:19:44 点击:

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的意义论文(共2篇)

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的意义论文(共2篇) 第1篇:让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金玉之声响起来 山东省教研室正式立项的“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课题是在新课程 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类教学实验课题,旨在用集中强化学生语 文积累的方式,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性阅读体系,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该课题很明确地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规定的300篇(段)诗文”的诵读要求,以期使学生“养成根 据自己爱好平时背诵优秀诗文的习惯”。开题以来,各地语文教师热情参与,学 生兴趣高涨,规模颇具,成效显著。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不胜欣喜;
同时,这也 更加促使笔者对在这一课题背景下的朗读教学实践,尤其是高中语文小课题教师 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朗读心理有了一些思索。

一、高中语文朗读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书声琅琅”一词,有种金玉相和时清脆悦耳的独特美感,极容易使人 联想到初入学堂的小孩子们端坐桌前摇头晃脑的可爱场景。可是,面对日渐长大 的学生,高中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和义务教育阶段有明显不同。

第一,高中生年龄段的特殊性。十五至十八岁的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顶 峰,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心理较为复杂。或羞于表达,或畏于出错,或叛逆心重, 或从众心强。朗读教学适宜激趣、引导,这要求我们在实施课题过程中积极创设 有利有趣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而这些情境大多和朗读有关。第二,学 习负担加重,学习重心转移的影响。高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很容易被用“会与 不会”检测的识记和积累性学习牵累,而通过具有隐性功效的语文朗读来涵泳、 品味、理解、识记,看起来费时费力,奏效较慢,不易引起足够的学习兴趣。教 师自身也需对朗读作用加强了解,避免人为减省朗读环节、急功近利(无论是高 考还是课题验收)的倾向。第三,朗读教学有序性和有效性的高要求。面对有一 定古诗文积累和朗读基础的高中生和预期在一年内集中实现强化积累的课题目 的,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语文教科书和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自发、自觉地,有 序、有效地指导朗读,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和验收课题效果,这对高中朗读教 学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实践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二、师生均应重视的高中语文朗读的重要作用 应对这项重大挑战,我们会想到用竞赛等各种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但种种活动进行得顺畅与否,都受朗读兴趣的影响,“以己昏昏”如何“使人 昭昭”?教师首先要真正认清朗读对语文积累和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 行“愤而启,悱而发”,解其惑,激其趣。

首先,朗读有助于强化积累。经由眼耳心口多个器官组合的朗读可以 强化记忆,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 词,丰富词汇,为高中语文考试诸多主观试题表述提供丰富语料。其二,朗读有 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对学生掌握并运用规 范的语言文字、提高作文能力大有裨益。基础教育阶段的词汇是社会生活用语常 用词汇,而对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较强的人往往更得益于高中积累。同时,书面语 和正式场合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也多来源于高中学习。可见重视朗读增加积累不 仅可以达到课题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而且是为高中生日后工作生活提 供可持续发展可能的教育行为。其三,朗读有助于思维训练。缜密的思维能力是 中学生各科学习都需要的基本能力,而语文的朗读,是重要的训练方式之一。古 人读书就已强调“口诵心惟”[2]。“诵”绝不只是“口”的发音活动,它更要求关注整 体和局部、联想想象文章意境,关注作者的情感走向和思维动态,于是朗读同时 也就包含了读者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因而朗读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规范 的表述习惯,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其四,朗读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浸润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能直观形象地品味语言,深入体会反复揣摩文章含义及作者感情, 能帮助处于形成价值观世界观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提升生活趣味,养成审美情趣, 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与文化的丰润沃土中得到心灵的启迪、人生的感悟和精神 的濡养,这恰恰也和三级分层达标课题的终极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由此四点,我们不难发现,正所谓“无读不成教,无读不成学”。无论 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真正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而语文教师的正确认识和引 导是语文课堂重现琅琅读书声,实现“强化积累、提升品位”目的的重要前提。

三、教师的朗读技能亟需提升 在主观意识上,我们应认清朗读的重要作用,在客观实际上,我们应 该正视朗读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朗读技能问题。据调查,不少中文系师范毕业生并 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朗读培训,教师的朗读技能参差不齐,这是不能不提的客观事 实,更是相当严峻而且不能逃避的师资现状。师立才能立人,很多老师刻意地避开朗读或者找多媒体替代不是没有原因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无米之炊的 尴尬让其难以“学高为师”。那么,如何使教师摆脱朗读技能捉襟见肘的困窘呢? 第一,加大教师朗读培训力度。济南市组织的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 班,邀请著名专家和教授亲临授课、示范和指导,使参训教师受益颇多,并在后 续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升。乘着经典诵读的东风,在三级分层达标课题的 促进下,如果能广泛普及并推广成功经验,使培训班成为教师提高朗读技能的有 效平台,为有意愿的教师提供“补课”机会,甚至让朗读学习成为语文教师的必修 课程,那将从根本上解决一线教师在朗读教学上的尴尬无奈现状。第二,积极开 展朗读教学研讨。在各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内,最好也能根据教学实际和分层达标 的进度和活动安排举办专门的讲座或研讨会,组成教师研讨小组,在学习和交流 的互帮互助中提升朗读能力同时创建师生兴趣小组,开设专门的校本课程,注重 朗读指导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把朗读理论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使朗读在教研组 内,在课堂上,在校园里蔚然成风。第三,语文教师自身有目的地提高朗读技能。

上述愿望的实现需假以时日,语文教师应该自己多找朗读书籍来钻研,朗读资料 来揣摩,甚至用多媒体设备记录下自己的课堂现场朗读来比较、反思,从而促进 教师自身的朗读专业化成长,为学生的朗读做更专业更科学的指导,使朗读充分 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师应突破普通话水平制约 朗读技能的展示和发挥,需要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做保障。普通话说得 越好,越有利于朗读效果的全面展示,也越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高中 语文教师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水平,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语文日常教学的需要。

但从实际看来,普通话仍是一小部分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时萦绕心头的一个“结”, 因为长期养成的说话习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改掉,偶尔流露的一些地域味道使 朗读变得过分紧张,以至于对朗诵“爱在心头口难开”。

努力追求普通话日趋完美,是一项艰苦而持久的训练,也是一个日积 月累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读准字音,时刻想到自己的发音会对学 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养成对似是而非的字必须的习惯。其二,尽量避免使 用方言词汇,以标准的普通话为授课语言和习惯读音,不追求旁逸斜出的特殊效 果。其三,增强对普通话语音的听辨能力,借助名家朗读的散文诗歌音频,多听 几遍,之后自己试读并录音、对照、纠错。第四,及时发现和总结自己的发音问 题和说话习惯,可以参照课堂录音,发现诸如j、q、x、zh、ch、sh等声母发音问 题和吞音、拖长腔等朗读习惯,循序渐进,重点攻关。在专业成长的规律上看,在一个课题的背景要求下,教师学习愿望和 学习能力会明显增强,组织、指导学生朗诵的热情也最为高涨,在朗诵指导和实 践方面拥有长足发展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遇,在三级分层达标课题的促 进下,快速提升普通话水平,尽量突破其制约,为朗读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五、教师应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勇过“面子”关 专业朗读技能的不足以及普通话水平的制约确实导致了部分语文教 师朗读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勇气。但换一个角度讲,如果说朗读技能和普通话是 朗读这种艺术形式的必要载体,那么自信力则是确保朗读教学完整、得体、系统 的有力支撑。教师朗诵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朗诵技能和普通话水平, 很大程度上,也和教师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自信力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最为直接。

实际上,朗读是对文学的再创作,是朗读者对文学作品解构和重构的 过程。人们对文本的理解见仁见智,所以朗读出来的味道也会不尽相同,而这种 差异恰恰可以为文本的展开赏读提供更广阔的讨论、鉴赏空间。所以朗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自信和勇敢。殊不知,给学生讲的“诗无达诂”同样也适用于教师自己。

古时的私塾、讲堂先生也未必受得多少专业训练,更没有什么多媒体可资借鉴。

他们凭借着半支粉笔、一部人生就能够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文章的精彩。

譬如梁实秋的国文老师徐锦澄先生“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 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 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 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 半了。”[3]想必这“咬牙切齿”的朗读里面渗透了徐老师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文 本的深刻理解,而恰恰就是这种带有教师深切感悟的个性化朗读,才真正具有启 发性和示范性。在面对人生难题最迷惘无助的时候,笔者也曾有幸聆听了一位语 文老师静静朗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个遍洒阳光的下午,那种涓涓溪水滋 润心田的感觉,让人回味悠长。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朗读的魅力。

所以,语文老师既要尽量弥补技能的缺失,突破普通话水平的制约, 又要相信自己有高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有丰于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 从而敢于在学生面前朗读。我们一定会用日臻完美的朗读把这些文字的魅力诠释 出来,给学生以心灵的丰润滋养,并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三级分层达标课题在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 朗读专业化成长的重大机遇。面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任何盲目乐观和盲 目自卑都只能带来不打自败的结果。教师要帮助自己和学生真正认识到朗读的重 要性,在不足之处肯钻研、肯弥补、勤学上进,做一个能静下心来品味、思考的 智者,做一个勇于自强、敢于自信的师者。走在三级分层达标的课题实践之路上, 让金玉之声重现语文课堂,任重,或许道并不远。

第2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的意义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 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它是一种以 合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的教 学改革热点之一。我校高中语文组申报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在近三年的研究过 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的意义重大。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构造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与 实践之间的“思考空间”,有助于打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藩 篱,是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中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出现,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 难以理解、接受,甚至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望而却步。如何让理论深入到实际 情境中,成为一种易于被教师接受和运用的理论,并真正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 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就需要通过课例研究这一中介。如我们围绕“小组合作探 究怎样才能有效”“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怎样结合才高效”等问题,进 行了课例研究,选了典型课文《故都的秋》《短歌行》等文本,由一人主讲三遍, 备课组全程参与观课评课,从而将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根植到了 备课组每个人的脑海中,推广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教学中。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能增长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智慧, 也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智慧传递,可使教师团队成果共享。

我们确定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文本的范围,涉及高中语 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中国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阅读文本。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两大类型:现代文类(现代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 论述类)和古诗文类(古典诗歌类、古典小说类、文言文类)。在各种类型的文 本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课文共计50篇进行课例研究。

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经验型课例研究多对已形成的课例进 行分析比较,从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规律,借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一 般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既定的“沉淀物”来研究。我们从刊物著作上的课例文本、 录像公开的课堂实录、名家的经典课堂教学人手,围绕“语文课到底要怎样上, 要教给学生什么”等问题,研习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余映潮、赵谦祥、程翔 等老师的课,接受了著名教师的智慧传递。

在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活动中,执教者要说明对课程的 设计理念,观课者、组织者人人有准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思想。听评课时, 教师之间可以找漏洞、提问题,相互争论,言者无忌,听者坦然,畅所欲言。我 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 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变单纯的“评课”为“议课”,评议结合,以议为主。

变评判为沟通,以探讨课堂的优缺点及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这样就非常 有利于团队成果共享。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 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带来了教师观念的改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 善,优化了阅读课堂教学,提高了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推动了校本 教研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采用一课多轮、同课异构、一主题多课等研究方式,围绕课例主 题或课例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研究,通过上述课例研究活动,阅读教学课例的文本 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成为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成为今后 借鉴、学习和研讨的对象,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助手”。

改进教学探索规律型课例研究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进行课堂追踪式 的分析比较研究。主要是针对一定问题先对一节课进行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论, 再改进,再上课,再研究,反复多次,从这些研究中,发现特点、规律,形成完 整型的课例研究。这种多次上同一文本的课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 是多个人。比如,围绕“怎样的课才是优质课”的问题,我们有三位教师都上了《兰 亭集序》,并获了各级奖项。我们还通过多次上不同文体的经典课文,初步提炼 出“古典诗歌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文言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现代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小说阅读有效课堂的一般 模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 化成长。

总之,高中语文经典课例研究,就是以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典型的文 本为突破口,以课例研究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 师的转变,促进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