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委 > 挥之不去的是记忆_儿时的元宵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挥之不去的是记忆_儿时的元宵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来源:党委 时间:2019-09-12 08:18:11 点击:

儿时的元宵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儿时的元宵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儿时的元宵节—挥之不去的记忆 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在乡下过元宵节了,城里的元宵节平淡,寡味,不是 遇到星期天连假都没有,似乎没有元宵节的存在。

今天是元宵节,我竟然发现心底一隅,完整地保留着儿时乡下闹元宵的画 面,挥之不去,异常浓烈。乡下有“月半大于年”的说法,残存在我记忆中的元宵 节是那样的热闹,那样的使人向往、那样的让使人流连。

儿时的乡下,每年的元宵节会演一曲戏,那时候的大队进入腊月就开始组 建一支小型剧组,十来个人,叫“文艺宣传队”,谈不上水平有多高,有的“宣传 队员”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会,舞蹈也缺乏基本功夫,爱好文艺、有文艺热情 就行。就这么一个群体,排练个十天半月,在露天搭上一个土台,也能吸引众多 的乡亲,演出当天,太阳还没下山,就有人早早地放个凳子在台下,抢占一个理 想的位置。不管怎样演的人认真、投入,看的人高兴、开心也就够了。演出完了 还要议论一阵子,哪个节目好,哪个演员好,像现在评价一台春节晚会似的。六 七十年代,元宵节的文艺演出成了村民的一大期盼,一大看点。

元宵节的又一个项目是精彩的踩高跷、划旱船表演。踩高跷俗称缚柴脚, 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 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的人将双 脚分别绑在木棍上,化装成各种人物,一人或多人来往逗舞,由唢呐伴奏,表演 有趣的动作或故事。高跷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主要表演走唱,有简单的舞蹈 动作。武跷则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动作。他们扮演的多是戏曲中 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

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划旱船,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 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 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 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 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

旱船表演人数一般有6-7人,一位女演员立于旱船中,称为“船娘子”,两人手拿“连 响”,相当于撑舵人员,还有一人饰演小丑,我们称其为“呼扇婆子”,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把桨,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围来回扇动蒲扇,从 而引发观众的笑声,其余人在边上敲锣打鼓,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鼓、镲 等,旱船便根据节奏的变化进行表演。开场的一阵锣鼓音乐结束后,拿连响的表 演者会穿插表演唱,在旁的伴奏人员也会在每一段内容结束后的最后一个唱词附 和着伴唱,但锣鼓声仍不停止。划时,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桨引船,在前头 带路,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这样 能使船身保持平稳的状态前进,犹如在水面上漂动的船那样,颇为形象地塑造出 水面行船的情景……这些个朴实的表演逗得围观的群众前仰后合、合不拢嘴,引 来阵阵掌声、笑声。

据说老家的湾子间好多年没有踩高跷、划旱船了,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看 晚会、打麻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呢还是……不管怎样过去元宵节的那种喧 闹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挥之不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